鐵礦業漸入高負債、低效益時代
近年來,隨著宏觀經濟結束十余年的高速增長,國內鋼鐵工業在需求增長放緩和產能過剩日益突出的沖突下陷入行業效益大幅下滑、全行業虧損頻頻出現的困境。受此影響,國內鐵礦業增速也明顯下降,如圖1所示,2006年,國內鐵礦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曾高達37.7%,超出工業全行業增速21.1個百分點。但金融危機后,尤其是2011年以來,隨著鋼鐵工業經營狀況的惡化,鐵礦業工業增加值的增速迅速下滑,至2013年降至6.9%,首次低于工業全行業同比增速。
圖1 2006-2013年工業全行業及鐵礦業工業增加值增速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局
除工業增加值增速下滑外,近年來鐵礦采選業的經營效益也顯著下降,行業整體局面不佳。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04-2013年間,鐵礦采選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由28.6%降至17.8%,銷售利潤率由16.2%降至10.7%,而2014年1-2月,受宏觀經濟開局偏弱、鋼鐵行業資金緊張、效益下滑等因素的影響,鐵礦采選業的兩大盈利指標仍呈下降趨勢,主營業務利潤率降至16.4%,銷售利潤率降至8.1%,均創下2004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圖2 2004-2014年鐵礦采選業主營業務利潤率和銷售利潤率變化走勢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局
注:2014年為1-2月份數據
與此同時,近年來隨著鋼鐵工業需求增速的減緩,以及大量低成本進口礦涌入中國市場,國內鐵礦石市場價格倍受打壓,處于總體下滑的態勢,大量企業因價格逼近甚至跌破成本線而被迫停產停售的現象日益頻繁,企業效益大幅下滑。而由于國內有限的優質富礦資源基本開采殆盡,新發現的礦藏多具有品位低、埋藏深、開采難度大的劣勢,在當前政府加大資源開發監管力度、嚴格各項環保政策的背景下,礦業開發的初期投資大幅增加,投資周期更為漫長,也導致國內礦山企業陷入收入增長緩慢,成本大幅上升,虧損日趨嚴重的境地。統計數據顯示 ,2004-2013年間,國內鐵礦采選領域的虧損企業數量由210家增至519家,年均增幅達到10.6%,虧損企業數量占全行業企業數量的比例由12.6%增至14.6%。而2014年1-2月,國內鐵礦采選業虧損情況進一步加劇,虧損企業數量激增至761家,僅次于2009年,虧損企業占比則上升至21.3%,刷新歷史記錄。
圖3 2004-2014年鐵礦采選業虧損企業數和占比變化走勢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局
注:2014年為1-2月份數據
經營效益的下滑和虧損情況的惡化,使鐵礦采選行業的債務負擔近年來呈增長態勢。統計數據顯示,2004-2008年間,鐵礦采選行業的資產負債率一直在50%以下,處于極為健康的水平,其中在2008年鐵礦業的高峰期,部分礦山企業每噸成品礦的毛利潤甚至可達到約1000元/噸,使行業盈利水平保持高位,行業資產負債率也降至48%的歷史低點。但從2009年開始,鐵礦業負債情況隨著行業效益的下滑而持續升高,到2014年1-2月間已經達到56%。而與工業全行業的資產負債率相比,兩者之間的剪刀差也不斷縮小,甚至鐵礦采選業的負債水平已經十分接近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圖4 2004-2014年鐵礦采選業及工業全行業資產負債率變化走勢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局
注:2014年為1-2月份數據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下游鋼鐵工業經營形勢的惡化和各項宏觀調控政策的趨緊,并在海量低成本進口礦不斷侵蝕有限市場份額的背景下,國內鐵礦采選業正逐漸進入高負債、低效益的發展階段,告別“暴利時代”,進入“微利時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