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不久,深圳發(fā)生了一起惡性交通事故,造成包括女司機在內的多人死傷。理賠分析:駕車人飲酒后駕車追尾,并造成對方車輛受損,交強險和商業(yè)車險均不承擔賠付責任。從上文的四種案例可以看出,車主在借車的過程中如果存在一定的過錯,可能要承擔一部分的連帶賠償責任,這部分的責任是保險無法“埋單”的。
前不久,深圳發(fā)生了一起惡性交通事故,造成包括女司機在內的多人死傷。隨后,肇事車車主與司機是否為同一人、保險如何理賠、車主是否要擔責等很快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隨后,《千萬不能借車給朋友開》等相關主題的網帖也又開始在朋友圈里瘋傳,其焦點就在于借車發(fā)生事故后的賠償責任。事實上,在此類情況中,即使給自己的愛車上了所謂的“全險”,也未必能夠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車主可能被蒙上多重“借車風險”。
在這些情況下車主要擔責
Part 1
明知對方酒駕還借車
春節(jié)期間,聚會必不可少。胡先生和陳先生一起吃飯并喝了酒。席間,另外一位朋友打電話說要來,于是胡先生提出去接,陳先生便把車借給了胡先生,胡先生在接人途中發(fā)生了追尾。
理賠分析:駕車人飲酒后駕車追尾,并造成對方車輛受損,交強險和商業(yè)車險均不承擔賠付責任。在這一事故中,由于陳先生明知借車人喝了酒,也存在明顯過錯,追尾所造成的財產損失由兩人共同承擔。
支招:“想要獲得保險理賠,經過車主的同意必不可少,但酒駕、毒駕都是萬萬碰不得的。”廣州某車險人士表示。
Part2
借出去的車用來“拉客”
王先生要出遠門,于是把私家車借給朋友老劉“拉客”,兩人還約定賺了錢平分。在一次“拉客”途中,由于老劉急于超車,將后面駛來的一輛小車刮傷。
理賠分析:這里面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老劉改變了私家車的用途:以盈利為目的。而商業(yè)車險條款中提到,“被保險機動車改變使用性質,被保險人未及時通知保險人,且因此導致被保險機動車危險程度顯著增加”,是不予理賠的。而交強險盡管可以賠償一部分,但由于改變了車輛使用性質并且沒有辦理批改手續(xù),這一險種的保險費用可能被調高。而超出交強險賠償限額的費用,最后只能由車主和借車人來承擔。
支招:“改變了車輛用途”,單這一點就足以遭到拒賠,更不用說“非法拉客”。如果王先生是將車租給租車公司,且及時通知了保險公司,那還可能得到保險保障,而租給私人那算得上是較為徹底的“裸奔”了。
Part3
沒有駕照或扣滿了12分
90后小夏,報考駕照進行到了“路考”環(huán)節(jié),他覺得自己的車技應該可以了,就想開著老爸夏先生的車參加同學聚會。夏先生沒多考慮就答應了,而小夏在路上因不當駕駛撞倒了路人。
理賠分析:首先拿商業(yè)車險來說,其免責條款中明確載明,“未依法取得駕駛證、駕駛與駕駛證載明的準駕車型不符的機動車”,不屬于保險公司的理賠范圍。而交強險能否起到作用呢?記者從業(yè)內人士了解到,如果是因為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致使第三者受傷且需要搶救的,保險公司可以先行墊付傷者的搶救費用,但事后保險公司可以向肇事者追償。也就是說,最后的擔責主體還是夏氏父子二人。
支招:“駕車人的駕駛資質很重要,有無駕照,所駕車型是否與駕照匹配是保險理賠的重要依據。”上述車險人士告訴記者。此外,如果車主的駕照記分達到了12分,就算借車人有證駕駛,也符合其他駕駛條件,出事后保險公司也不會賠。
Part4
案例:車本來有故障還外借
張先生發(fā)現自家車的轉向燈出了點問題,但由于工作繁忙,加上自我感覺也不會太影響行駛,也就沒來得及修。一天,張先生的朋友肖先生要辦點急事,于是向他提出了借車的申請。張先生也同意了,也口頭告知“轉向有點問題”。在一個路口,肖先生駕車轉彎但沒有打轉向燈,與后車發(fā)生了摩擦。
理賠分析:在這個案例中,事故的責任方顯然是肖先生,但車主張先生和保險公司有賠償責任嗎?事實上,要想獲得車險理賠,要滿足投保車輛在出事前是完好無損的,而且沒有駕駛缺陷。對于那些因車輛駕駛缺陷所引發(fā)的損失,商業(yè)車險是不會賠償的。交強險部分與第二個案例類似,先墊付傷者醫(yī)藥費,再追償。車主張先生明知車輛有缺陷,還借給他人使用并造成事故,脫不開連帶的賠償責任。
支招:在借車的過程中,首先是要確認朋友是個“靠譜”的人,除了有證件、有技術、沒喝酒之外,還得確定借出去的車是“無故障”的,這樣保險才可能搭理你。
借車人車禍中遇難誰來賠?
從上文的四種案例可以看出,車主在借車的過程中如果存在一定的過錯,可能要承擔一部分的連帶賠償責任,這部分的責任是保險無法“埋單”的。
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借車人在車禍中不幸遇難,那么他的賠償責任又由誰來承擔?記者咨詢了廣東合邦律師事務所肖錦陽律師,“如果屬于借車人一方責任,先由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由借車人的個人財產承擔賠償責任。”
而對于車禍事故中的其他死傷者而言,如果被保險公司視為險內責任,那就由交強險先付,商業(yè)三者險后付。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有一種情況要值得注意,“要是兩種保險加起來都不夠賠,那就會形成理賠缺口,難免會有一些糾紛。”
“異地車險理賠”并不難 先了解索賠流程
車險知識
春節(jié)長假期間,不少廣州車主駕車返鄉(xiāng),途中可能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這就涉及到“異地車險理賠”,怎樣才能順利地獲得理賠呢?
遇事后應先報案。“車主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的48小時內通知保險公司。”平安產險廣東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報案出險后,保險公司會委派當地理賠人員到現場查勘。
“因特殊情況無法達到現場或在偏遠地區(qū)無理賠人員駐點的,才會指引客戶自行拍照。”上述人士表示,各家保險公司對于現場查勘的要求不一致,對于涉及到第三方財產損失及人員傷亡的案件均需要現場查勘。
隨后的定損也是很有講究的。目前主要有兩種定損方式可供選擇:出險地就近定損和回保單所在地定損。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會根據車輛的受損情況、碰撞部位等,來指引定損方式。
修理環(huán)節(jié)是令很多車主頭疼的。車輛在出事后,無法正常行駛,車主只能在當地的維修廠修車,理賠也可能是要在當地完成。
在理賠時,如果遇到的只是輕微事故,涉及的金額也不是很大,一些車主往往喜歡以“私了”的方式來處理,這樣可取嗎?“如果只是三五百就可以解決的事情,‘私了’是可以的。”某車險人士告訴記者,“報案越多,會影響到下年的車險保費。”
不過,事故損失較大那就不建議車主“私了”了。“在異地出事故時,應第一時間通知交警和保險公司,最好能先拍下事發(fā)現場保留證據,以便獲得事故責任認定書和定損單等重要的理賠依據。”上述車險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