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食品謠言忽悠、訂外賣發現不衛生、盲目服用夸大療效的中成藥……不少人有過這些遭遇。食品藥品問題直接關系到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國新辦2月27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介紹了我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并就如何粉碎食品謠言、奶粉抽檢情況怎樣、外賣如何監管、中成藥名字為何要整頓等問題進行了回應。
談“塑料紫菜”等謠言
——謠言要揭露 制假售假要嚴懲
近日,網傳一些紫菜由塑料制成,北京市食藥監局隨后進行了辟謠,指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譜。近三年,北京抽檢的紫菜樣品中未發現“塑料紫菜”。那么,編造、散布食品謠言將受何種懲罰,該如何粉碎這類謠言呢?
對此,畢井泉說,謠言要揭露,制假售假要揭露、批評,要嚴懲。第一,對造謠者,《食品安全法》有明確規定,要給予治安拘留的處罰,應嚴厲打擊。第二,媒體應發揮作用,找專家及時分析。第三,要提醒消費者增強判斷意識,不要盲目傳播這類謠言。
散布食品謠言或在法律上構成欺詐行為。根據食藥監總局2017年2月發布的《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征求意見稿),“單位和個人利用網絡、媒體、移動社交平臺等載體,編造、散布、傳播虛假食品安全信息”屬于食品安全信息欺詐。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談“嬰幼兒配方乳粉注冊制”
——整治品牌和配方過多、廣告不當宣傳等問題
嬰幼兒配方乳粉牽動著家長的神經。2016年6月,食藥監總局發布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規定由食藥監總局負責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工作。
從備案制改為注冊制,業內人士分析稱“提高了準入門檻”。畢井泉說,這是針對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食品和狀況采取的特殊監管措施,重點是整治品牌和配方過多,標簽不當標注和廣告不當宣傳的問題。
畢井泉說,2016年嬰幼兒配方乳粉共抽檢2532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32批次,占1.3%。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存在安全風險的不合格樣品有22個批次,占0.9%;不符合包裝制、包裝標簽明示值,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不合格樣品有10個批次,占0.4%。
他指出,檢出問題的基本都是中小企業,嬰幼兒配方乳粉大型生產企業基本上沒有檢出不合格的樣品。
談“外賣食品安全”
——沒有實體店的不能在網上銷售餐飲產品
外賣食品安全事件曾被媒體多次曝光。《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針對該《辦法》,畢井泉專門就網絡訂餐的問題談了三點。
他指出,第一,只有取得許可證的實體餐飲店才能在網上接受訂餐,沒有實體店的不能在網上銷售餐飲產品,餐飲企業必須保證在網上銷售的餐飲產品與在實體店銷售的餐飲產品質量是一致的。
第二,要嚴格落實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的責任。第三方平臺要做到確保在平臺上展示的餐飲企業許可證是真實的、確保在送餐過程中食物不被污染、確保消費者的投訴得到及時處理。
第三,要加強網絡餐飲服務的監督。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第三方平臺和線下餐飲企業的監督,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回應“中成藥改名”質疑
——重點整頓夸大療效、暗示療效及低俗命名
2017年1月,食藥監總局發布《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規定命名時“避免暗示、夸大療效”。
避免采用可能給患者以暗示的有關藥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或治療學的藥品名稱。如:名稱中含“降糖、降壓、降脂、消炎、癌”等字樣。不應采用夸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如:“寶”“靈”“精”“強力”“速效”等;名稱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詞。
一些耳熟能詳的藥名或因此改頭換面,有觀點認為,對于一些傳統品牌的中成藥,或因改名而傷害其樹立的口碑及市場,得不償失。
畢井泉說,規范中成藥的命名,重點是整頓夸大療效、暗示療效以及用語低俗的命名,這樣做是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的。對于命名不規范的情形,將結合標準推動再注冊等工作逐步規范,對確需修改的名稱,也會給予一定的期限來逐步過渡。
2月26日,記者從市食藥監局了解到,在“三大整治”攻堅戰中,全市背街小巷、城鄉環境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據悉,全市食藥監部門檢查各類食品經營戶5346戶次,檢查背街小巷116條,城鄉接合部26條。此外檢查小作坊139戶、銷售店387戶、小餐飲店662戶、保健品店23戶,先后取締無證經營店鋪79戶,責令停產停業8戶。
“平安校園”創建工作是學校高度重視的一項常規工作,伴隨著新學期的開始,各項安全管理工作同時啟動,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我買了一袋面粉,不知道里邊含不含面粉增白劑,你們能不能幫我檢測一下?”“我剛買了毛蝦,感覺分量不足,能不能用你們的公平秤幫我稱一下?”“聽說你們這里可以年報,我不會用電腦,能不能幫我現場做年報……”日前,在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區唐海鎮大集上,一群農民朋友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向市場監管人員咨詢著。這熱鬧的一幕,是曹妃甸區市場監管局服務直通車活動中的一個場景。
可以說,雅士利在中新食品貿易及乳制品質量安全管控方面做出突出貢獻,是兩國經貿合作的典范,有利于兩國未來合作前景的建設。
2月17日下午,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2017年年會在京召開,來自政府部門、高校、企業、媒體和行業協會的2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就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郭文奇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網絡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利用互聯網提供餐飲服務的,應當具有實體店鋪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
在利益的驅使下,低價收購未經檢驗檢疫的生豬和病死豬進行販賣,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最終受到法律嚴懲。經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近日以非法經營罪分別判處宋強、宋和等4人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各并處罰金20.5萬元,同時判決4人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三年內禁止從事肉類食品生產、銷售相關職業;
食品安全需要社會共治,在強調政府監管和企業自律的同時,公眾也需作出努力。“普通消費者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識,養成科學理性的消費習慣。”這是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大數據研究實驗室主任江青近日在發布一份大數據研究報告時給出的結論。
化全過程監管、強化抽查檢驗和風險預警、加快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十三五”國家食品和藥品安全規劃,為守護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編織了一個防護網。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公眾的消費信任也在逐漸上升。據2016年年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展開的一項消費調查顯示,與2015年同期數據相比,我國消費者食品安全感一年提升了6.8%。
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關系我國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抓得緊而又緊。日前,食藥監局通告7批次食品不合格。這件事再次提醒人們,對食品安全仍不可掉以輕心。
新華社23日消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畢井泉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表示,國家衛生計生委已牽頭完成近5000項食品標準的清理整合,并會同食藥監總局、農業部等部門發布926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計劃年底前再發布130余項標準,屆時將形成近1100項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
近日,管城區開展冬季食品安全整治專項檢查,檢查食品生產企業27家 ,隨機抽樣火鍋底料21個批次,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12份。
12月8日上午,信陽市以一起信陽豫南學校數十名學生在食堂用餐后,陸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疑似食物中毒,隨后職能部門緊急介入進行處置為情景,在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2016年Ⅲ級食品安全事件應急演練活動。
據悉,“食品安全中原行”活動是以食品安全為主題開展的大型宣傳活動,主要宣傳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推進情況,食品安全現狀和監管措施、成效及經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