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奶價格加速上漲 奶源爭奪戰漸升溫
導讀: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陳夢瑤認為,乳制品行業景氣上行,從過去的價格競爭轉向高附加值產品競爭,預計下半年部分乳企仍將針對產品進行一定幅度的提價。具備高端產品和結構升級能力的企業,能將上游成本傳導至下游。與此同時,行業調整也將淘汰一批中小乳業公司。
今年以來原料奶價格持續攀升,多家上市乳企近日不約而同地上調產品銷售價格,同時快馬加鞭布局奶源產地。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賣場,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多款產品價格上調,同時出現低溫巴氏奶、高端常溫奶等品種貨源緊張及缺貨現象。
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陳夢瑤認為,乳制品行業景氣上行,從過去的價格競爭轉向高附加值產品競爭,預計下半年部分乳企仍將針對產品進行一定幅度的提價。具備高端產品和結構升級能力的企業,能將上游成本傳導至下游。與此同時,行業調整也將淘汰一批中小乳業公司。
原奶價格加速上漲
全球奶源今年出現整體供給短缺、原奶產量明顯下滑。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8月我國主產區生鮮乳平均價格同比增長超過5%,且7、8月份呈現加速上漲態勢,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一成。陳夢瑤表示:“目前中國主產區奶價在3.5元/公斤,規模牧場價格達到4.5元/公斤以上,國內高端奶源依然較為稀缺,明年可能上升至5元/公斤。”
針對下半年原奶價格加速上行,知名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此次漲價和往年相比有所不同,一方面,恒天然風波使從新西蘭進口的部分原料中斷;另一方面,國內奶源也比較緊張。”另有分析認為,奶源及終端漲價還包含了夏季高溫帶來的季節性影響,部分乳企生產線出現減產。
記者注意到,近日,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已有多個產品上調價格。在液態奶方面,伊利經典有機奶、蒙牛特侖蘇每箱價格上調5元左右。在深圳華潤萬家賣場,地方品牌晨光巴氏奶自8月開始調價,漲幅一成左右。
對此,蒙牛方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漲價的壓力來自原料成本,但暫時并沒有全線提價的打算,只會進行局部價格調整,公司主要通過提升內部效率等方式應對成本上漲。晨光乳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日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運營成本增加。
奶源爭奪戰漸升溫
伊利股份昨日披露,出資3.1億元參股輝山乳業,并通過與輝山乳業的長期供奶合同,穩定東北地區原料奶供應。伊利股份此舉被業內解讀為增強上游奶源控制力的戰略性舉措,原奶緊張已成為國內乳品企業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之一,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奶源的競爭。
為緩解原奶供應偏緊、價格持續上升的壓力,上市乳企近期紛紛展開奶源爭奪,采取聯姻海內外同行等方式來穩定奶源供應。伊利股份除投資輝山乳業之外,還宣布同美國第一大乳企DFA展開合作。此外,合生元、圣元國際等上市乳企也紛紛出海,針對奶源跑馬圈地。
目前來看,原料價格的波動,已經令部分上市公司明顯感受成本壓力。三元股份預計,1月~9月累計凈利潤可能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或虧損,主要受原輔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生產成本同比增加,對公司經營利潤有較大影響;同時受市場因素影響,產品銷量增長放緩。皇氏乳業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原材料的采購價格上漲,公司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提高附加值等方式,實施降成本增效益措施。
陳夢瑤表示,在奶源上漲的背景下,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等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均出現提升,顯示出較強的產品結構升級能力和下游傳導能力,我國奶業已經過15年的發展,但相比發達國家仍屬于朝陽產業,按照國人牛奶持有量達到亞洲平均水平估算,起碼還有10年黃金發展期,潛力和空間巨大。
(鄭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