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5年猛增 93家上市公司今年已實施股權激勵
導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已有93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占去年總數的八成。近五年來,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每年都大幅增長,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占了絕大部分,而信息技術行業(yè)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
硅谷有句名言,美國高科技產業(yè)迅速發(fā)展離不開“雙輪驅動”:一是風險投資,二是股權激勵。
作為公司治理結構中的長期激勵機制——股權激勵,一直被稱作公司管理者的“金手銬”,若恰當應用,既是公司業(yè)績增長的發(fā)動機,也是留住核心人才的好方法,更是公司內部治理的重要一環(huán)。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已有93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占去年總數的八成。近五年來,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每年都大幅增長,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占了絕大部分,而信息技術行業(yè)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
“金手銬”銬出長期牛股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重視股權激勵,2009年至今的五年里,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數量連續(xù)大幅增長:2009年有6家,2010年達到35家,2011年84家,2012年115家,2010年~2012年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數同比增速分別為483%、140%、37%。
從往年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來看,激勵效果普遍良好,涌現了一大批經營良好、持續(xù)成長的上市公司,并成為二級市場上的超級牛股。例如連續(xù)推出兩次股權激勵的康得新,2011年公司首期股權激勵向5名高管及58名員工授予437.87萬份股票期權;2012年7月推出第二期股權激勵,向33人授予650萬份股票期權。在此刺激下,康得新的業(yè)績增長連超預期,凈利潤自2009年的4626萬元增長到2012年的4.2億元,增長近10倍。同時,康得新股價也持續(xù)上漲,上市以來3年時間漲幅超過6倍。
同樣,上海家化自2008年開始已經連續(xù)推出兩期股權激勵,去年推出的股權激勵計劃更是覆蓋了公司近四成員工。與此同時,上海家化也成為一只名副其實的大牛股,股價從2009年以來上漲超過5倍。
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成主力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8月27日,A股共有93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已占到去年總數的80%。其中,深主板3家、中小板39家、創(chuàng)業(yè)板34家、滬主板17家。在這些實施了股權激勵的公司中,有51家是通過定向發(fā)行股票進行的,其余42家則是通過授予期權的方式進行。
需要注意的是,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這類小市值且大多為民營企業(yè)的公司成為實施股權激勵的主力軍,合計達73家,占今年實施股權激勵總數的78%。相較而言,兩市主板上市公司的激勵力度則大大小于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
在小市值的公司中,包括了醫(yī)藥領域的獨一味、以嶺藥業(yè)、安科生物、愛爾眼科。
其中,獨一味苛刻的解鎖條件一直受到市場關注,由于業(yè)績增速恐不達預期,今年3月就有逾20名激勵對象自愿放棄或調減認購限制性股票的數量。
建材領域,有東方雨虹和洪濤股份,東方雨虹于8月21日才授予了首次限制性股票,此前投資者曾質疑東方雨虹行權價格較低,且秘書司機均有份,顯得過于“慷慨”。
化工領域的佰利聯、長青股份、江南化工、華邦穎泰、江南化工也實施了股權激勵,佰利聯此前曾計劃發(fā)行8億元公司債券,但由于債券市場變化而停發(fā),且自上市以來,佰利聯股價一路暴跌,業(yè)績也每況愈下,此時的股權激勵也有穩(wěn)定股價的意味。
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為是民營企業(yè),人才就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通過股權激勵能夠很好地留住優(yōu)秀員工,并且讓員工的短期利益與公司長期利益一致化,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員工的能動性,促進公司業(yè)績的發(fā)展。
分析人士認為,始于2005年底《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出臺的股權激勵,駛至今日呈現明顯的加速態(tài)勢。
由于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管理層與公司股東、公司利益的一致性,這也成為股權激勵這幾年迅速發(fā)展的一大因素。
事實證明,股權激勵方案中,業(yè)績考核嚴格、設計合理、激勵對象精準化的上市公司大多都能完成股權授予,并且公司業(yè)績也能獲得快速成長。
在近五年內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中,華誼兄弟、衛(wèi)寧軟件、康得新、舒泰神、益佰制藥、龍凈環(huán)保等市場上赫赫有名的成長股背后都有股權激勵的身影。
信息技術行業(yè)實施數量最多
同時,推出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也有較為明顯的行業(yè)特征,今年以來93家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中,互聯網、軟件通信領域占據大片江山,達到23家。電氣機械和器材業(yè)有13家,醫(yī)藥制造業(yè)7家,非金屬礦物業(yè)、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yè)各4家,其余還有造紙業(yè)、紡織業(yè)等。
而從往年來看,信息技術業(yè)仍是進入實施階段最多的行業(yè),這或與該行業(yè)對人才的需求有關。個股中,通過股權激勵從而實現跨越增長的信息類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數。
例如,2009年11月做出第一次限制性股票激勵方案的大華股份,考核時期為2010年~2012年,覆蓋110名員工。其收入從2009年的8.36億元增長至2012年的35.31億元,四年增長了322%,復合增長率達62%;凈利潤從2009年的1.17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7億元,四年增長479%,復合增長率達81%。同時,在公司良好的治理下,大華股份自2009年以來股價暴增了20倍。近期,大華股份又推出了第二份股權激勵草案,激勵員工實現二次成長。
網宿科技,自上市以來分別于2010年底、2012年8月推出股權激勵,且兩期股權激勵的激勵對象中均只有兩名高管,其他都是公司核心技術(業(yè)務)人員及中層管理人員。同時,網宿科技的業(yè)績快速增長,收入自2010年的3.62億元增長至2012年的8.14億元,三年增長125%,凈利潤自2010年的3827萬元增至2012年的1.04億元,三年增長了172%。
相關研究人士認為,信息技術領域大多屬于高科技領域,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跳槽現象比較嚴重,因此股權激勵或能緩和這一矛盾。美國蘋果公司成功的背后也跟股權激勵有密切關系,同時,思科、微軟都大力推進股票期權制度,將科技人員和企業(yè)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做好企業(yè)。
可提高內部治理水平
古人云,事有其長必有其短,揚長而避短,方能制勝。而股權激勵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能夠鼓舞管理層;若約束不足,則可能會成為經營者掠奪股東利益的工具。
近幾年來,關于行權條件過低的質疑時有發(fā)生,業(yè)績增速條件制定得很容易達標,行權價格遠低于市價,甚至股權激勵名單里還出現大股東的名字,這些現象使得本是利于公司長期發(fā)展的“金手銬”成為變現的派“紅包”。
實際上,股權激勵既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手段。股權激勵解決了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利益與股東利益及上市公司價值之間的一致問題。企業(yè)經營的失敗有市場和競爭等多種因素,但股權激勵制度安排影響企業(yè)管理行為是否符合股東價值最大化,是支撐企業(yè)管理層理性配置企業(yè)驅動資產的關鍵。
對于一家企業(yè)而言,內部治理上的一個微小漏洞,足以讓其從巔峰跌落至谷底,甚至消亡。對于普通投資者,投資損失更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每日經濟新聞》傾力打造的“2013年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評選中,特辟“最佳內部治理上市公司”榜單,甄選內部治理優(yōu)越的上市公司。有投資者就將“最佳內部治理”上市公司投給了萬科A。萬科A曾連續(xù)推出股權激勵,盡管2008年推出的股權激勵由于行業(yè)不景氣業(yè)績不達標,使得僅行權一期,后兩期夭折,但2010年推出的股權激勵仍具分量,業(yè)績達標較為不易。盡管如此,由于萬科A業(yè)績增長優(yōu)異,今年初包括王石在內的多位高管攜手行權,收益頗豐。
如今,在“2013年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的評選中,投資者已經提名了50家“最佳內部治理”上市公司候選名單,這些公司大多建立了健全經營層的績效評價與激勵約束機制,獲得了投資者的認可。而最終通過機構投資者和公眾投資者的投票,將產生最后獲獎的15家上市公司。與此同時,口碑榜“最具成長性”、“最佳董秘”、“最佳商業(yè)模式”等八大榜單也同時啟動投票。投資者可通過每經官網以及淘股吧論壇對上述候選公司進行投票,最后哪些公司獲獎,由投資者說了算。
(牟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