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進嚴管 資本市場監管進入“肖鋼時刻”
監管風暴正席卷資本市場的各個領域。而證監會主席肖鋼在《求是》雜志發表的署名文章,更是被業界認為是迄今為止他對資本市場監管思路最全面的闡述,為下一步治市理清了思路。
“ ‘寬進嚴管’、加強監管執法是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監管轉型的‘著力點’”、“將‘主營業務’從審核審批向監管執法轉型,將‘運營重心’從事前把關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對不該管的事情,要堅決地放,對需要管好的事情,堅決地管住管好。對違法違規行為,毫不手軟地追究到底、處罰到位。”
業界認為,肖鋼的這一番表述,意味著資本市場將進入“寬進嚴管”、加強監管執法的“肖鋼時刻”。
事實上,這從肖鋼任職證監會主席之后,證監會開出的一系列罰單,以及對違法行為的嚴厲查處,就可見一斑。
“對于從業人員的‘老鼠倉’在內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我們將繼續保持‘零容忍’態度,一經發現,必將堅決打擊,嚴懲不貸。”8月2日的新聞通氣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如是表示。
而此前,證監會更是多次強調要嚴厲打擊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并且祭出了“利器”:天豐節能、賢成礦業、平安證券……近幾個月來,多家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多名個人受到處罰。
“從上市公司到投資機構,從上市公司高管到普通個人投資者,證監會開出的罰單覆蓋了整個市場,處罰力度確實是超出市場預期。”一券商人士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證監會對違法違規案件的反應速度也明顯加快,對很多案件都做到了迅速立案調查。
這一點,在證監會每周舉行的例行新聞通氣會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只要是媒體質疑的問題,證監會基本上都會及時作出回應。而在7月19日的新聞通氣會,證監會更是集中通報了15起案件的進展。其中,兩起內幕交易案目前已由檢察院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訴,一起案件的現場調查工作已結束并將按有關規定和程序移交行政處罰委員會審理,其余的案件均在調查之中。
“從證監會密集公布一系列案件的最新進展來看,確實是體現了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決心,這有助于凈化資本市場的投資環境,提高投資者信心,維護投資者的權益。”銀泰證券資深投資顧問鄭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盡管監管層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但資本市場違法案件高發、執法難度大等問題依然突出。
證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違法案件呈多發高發態勢。2009年至2012年,案件增幅年均14%,2012年同比增長21%,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長40%。其中,內幕交易案件數量超過一半,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案件在快速上升。
面對這一情況,肖鋼更是直言:一方面,還有為數不少的違法行為并沒有得到查處;另一方面,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違法案件還會增多。
而更令監管層頭痛的一個問題是,行政執法普遍存在案件發現難、取證難、處罰難、執行難的問題。
“資本市場案件查實率只有60%—70%,主要就是因為執法手段不足,調查困難。當事人往往不配合調查,暴力抗法事件時有發生。”在《求是》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肖鋼這樣表述。
同時,由于多種因素的長期存在,致使相當一部分責任追究不來。統計顯示,近年來證監會每年立案調查110件左右,能夠順利作出行政處罰的平均不超過60件;每年平均移送涉刑案件30多件,最終不了了之的超過一半。
對于這些問題,肖鋼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路,如要進一步細化違法行為認定標準,提高處罰標準,豐富執法措施和手段,增強操作性和匹配性,建立行政執法和解制度,研究投資者補償制度。更多引入刑事司法力量參與監管執法,強化“行”“刑”銜接。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隨著各種通訊技術的發展,案件發現難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這是全球各地資本市場都面臨的問題。資本市場違法行為過去之所以猖獗,主要是因為風險收益不對等,收益很大處罰卻很小。而要改變這種情況還是要從處罰力度上下手,要讓那些違法者傾家蕩產,形成市場強大的威懾力。
鄭虹表示,雖然目前行政處罰力度較大,但由于相關監管機構的監管力度和持續性不足,也使得監管措施相對弱化。“我們在加大處罰力度的同時,監管人員也要加強自身對工作的細化程度,并且在‘罰’的同時,積極樹立遵章守法的機構和個人典型,做到有‘罰’有‘獎’,多角度引導市場良性發展。”
(朱寶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