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松綁 國內上市公司出海將受益
近日,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閉幕,雙方達成91項成果,涵蓋加強雙邊合作,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地方合作,能源合作,環保合作,科技與農業合作,衛生合作,雙邊能源、環境、科技對話等八個領域。
業內人士指出,雙方在多領域達成共識,這對中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以及股票市場等帶來積極影響。但同時將面臨新挑戰,下一步,中國如何發揮優勢,規避劣勢將是關鍵所在。
對于中美間貿易談判,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產品與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宋國良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積極的方面看,中國進出口企業將會成為直接受益者。另外,目前,美國在一些產業上推行刺激政策,這也將給中國企業很多參與的機會,比如美國對頁巖氣等能源領域的開發,將給中國企業尤其是相關行業上市公司帶來海外發展機會。
而對于通過此次對話能否進一步吸引海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這一問題,宋國良分析稱,目前,中國已經有很多吸引外資的政策,對于海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中國采取QFII制度,并且做到有限度地放開海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一直以來,監管層對于海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持歡迎態度,特別是長期投資的規范金融機構。
“而像‘過江龍’一樣剛進入就撤離的海外資金,不僅不會給A股市場帶來前進的動力,還會引起A股市場出現短期動蕩,這是我們不歡迎的資金。所以,監管層應該做到有選擇性地引入國外長期資金進入A股市場,進而促進A股市場更好發展。”宋國良同時強調。
“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有積極的一面,但是同時存在挑戰。”宋國良認為,在中國要求美國開放一些領域的同時,美國也會要求中國實行相應的開放。這就會給國內市場的某些領域造成一定影響,一些行業的上市公司也將受到沖擊。但同時會倒逼相關上市公司在產品和技術上更新換代。
宋國良還強調,在中美貿易中,尤其需要加強和促進雙邊的投資保護,比如三一集團此前在美國投資受阻等類似事件應盡量避免發生。目前,美國對中國企業不僅僅局限在貿易保護上,更重要的是在投資方面制造了一些壁壘,此前,美國對中國企業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這就會使中國企業“走出去”受到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海外發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