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錦秋:T+0不是救市良藥 不可能改變投資價值
7月12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監管部門將根據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深入細致研究A股T+0有關制度。筆者認為,想靠T+0擺脫市場頹勢,這個思路值得商榷。
目前股市,大盤藍籌換手率較低,出現僵尸股局面,有人建議上證50大藍籌股實行T+0交易,讓藍籌也成為投機資金追捧目標,形成投機洼地,由此可以提高市場流動性,這將幫助市場扭轉頹勢。筆者認為,僵尸股局面,其實才是市場的正常現象。
另一方面,目前創業板、中小板換手率之頻、炒作概念之多、泡沫之盛,堪稱全球第一,這其實是市場過度投機的不正常現象。由于創業板等公司發展的不確定性更強一些,或許投資者進出稍微頻繁一些、換手率稍微高一些,這情有可原,但2010~2012年,創業板換手率分別為1771%、766%、806%,與主板竟然相差五六倍之多,除了投機操縱,是難以得到合理解釋的。換手率奇高只是操縱者通過高換手率大進大出,由此可以方便莊家進出和吸引投資者跟風,到了股價高位,主力用不了幾天就可把籌碼出掉大半,如此制造循環波動,操作差價可觀。
創業板換手率奇高、瘋狂投機,由此導致財富不公平再分配,尤其是耗費大量交易成本,對市場帶來巨大負面價值,需要盡快予以規范打擊。如果把創業板瘋狂當成市場 “正常”標準,非要通過對藍籌實行T+0把其激活,這無異于要把正常人逼瘋。
現在有些藍籌股分紅高、甚至超過同期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另一方面藍籌股換手率較低、其所產生的交易成本也較低,藍籌公司紅利刨掉交易成本,就是對市場的凈貢獻,目前藍籌股對市場的凈貢獻比較大,是維持股市不至于崩潰的核心力量。假若藍籌股實行T+0,雖然券商或許可以由此獲得更多傭金收入,但這對投資者、市場而言卻無疑是一場災難,藍籌股的紅利派發或許還抵不上其交易成本流失,投資者更將墮入零和游戲甚至負和游戲怪圈跳不出來。
假若實行T+0,老革命也將遇到新問題。首先,美股實行的是T+3交割制度,滿足一定條件下的投資者才可T+0,按PDT規則,典型日內交易者的賬戶資產必須達到25000美元,要不受限制地開展日內交易還需開設保證金賬戶,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沒有經驗的小額投資者因為短線交易而快速虧光本錢。按證監會的表態,即使實行T+0,也必然借鑒成熟市場經驗同時推出風險管理措施,其中一個重要制度可能是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也就是說多數散戶或仍無資格參與。這雖然是保護散戶舉措,但散戶未必領情,可能招致他們認為規則不公平的謾罵;由此監管層仍將陷入兩難選擇,是放任小投資者參與T+0而讓其自生自滅,還是頂住散戶壓力剝奪其T+0交易資格,增添新煩惱。
其次,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推出T+0后,高頻交易必然相伴而生。真正的T+0,只能進行計算機程序化交易,但能夠用得起高頻交易軟件系統的,顯然不是散戶,而是大資金,大資金才能無限趨于T+0,散戶的T+0大打折扣,由此形成新的不公。
其三,假若T+0涵蓋所有股票,那么市場資金也將仍然圍著創業板等投機股轉,這無異于給瘋牛注射興奮劑。
目前在股指期貨因素下,藍籌股換手已經相當活躍,市場對T+0并沒有多少實際需求。無論T+0還是T+1,都不可能改變市場投資價值,T+0不是救市良藥,反而可能消耗更多交易成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