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荒”致貨基退潮加速 沖規模基金成裸泳者
當股市再度跌入低谷,基金也難以獨善其身。相比2012年年末,2013年年中,70多家基金公司份額在急劇縮水,整體縮水5828.78億份,而這其中,貨幣型基金凈贖回2800億份,幾乎占整個贖回份額一半。
事實上,每年年末,總會傳出基金公司靠貨幣基金沖規模的言論,而今年的“錢荒”加速了年中贖回的規模。在本次貨幣基金大幅贖回后,有業內人士表示,貨基恐難成為沖規模的利器。然而面對上半年基金的大量贖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有些基金卻成為基民凈申購的對象。
貨基贖回比例高達49%/
延續去年年底的走勢,今年上半年,股市一直處于調整中,而到了6月份,市場由調整轉為下跌,滬指一度失守1900點,最低到1849.65點。事實上,股指也反映出市場環境面臨的諸多利空,如美國QE退出預期加強,國內經濟發展增速放緩、國內銀行市場的短期資金緊張等因素,加重了對后市的悲觀預期。
某基金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種種悲觀預期,使得股市也鬧起了‘錢荒’,后市難有趨勢性的行情出現。”
在這種悲觀預期下,基金公司的規模也出現了大幅縮水。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整個二季度,全行業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減少了3500億元,整體減少比例高達13%。相比2012年年末,70家基金公司的份額急劇縮水,整體減少了5828.78億份。其中,“重災區”貨幣基金的贖回達到2800億份,贖回比例高達49%。而債券型基金也贖回了1381億份,贖回比例為33%。
自2011年開始,各大基金公司持倉均部署在了債券和貨幣等固定收益類的品種上面,因此,導致這些產品的總規模一直是處于穩步攀升的態勢,而今年上半年的縮水卻比較大。
不過,記者也發現,基民對于股票型產品的贖回比例并不是特別大。如開放式股票型的基金,2013年年中凈贖回的份額為1017億份,贖回比例僅為0.08%。贖回最嚴重的都是大型基金公司,尤其是易方達基金,凈贖回694億份,贖回比例達到34%;而去年規模增長比較突出的建信和中銀贖回比例更高,分別被贖回562億份和483億份,贖回比例分別為58%和47%。
另外,南方基金、博時基金、工銀瑞信、大成、國泰、廣發和嘉實的贖回份額均超過了200億份。
如果剔除聯接基金的重復計算,前十大基金公司排行榜中,華夏、南方、博時、廣發、工銀瑞信排名不變,嘉實、易方達排名互換,富國、華安、銀華基金分別上升至行業第8、9、10位。
有業內人士指出,主要是上半年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均出現一些違規操作的事件,陷入了信任危機;并且,由于6月份屬年中,銀行資金面緊張,出現“錢荒”,導致銀行間利率飆升,銀行為緩解壓力,以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為手段拉資金,造成各類機構、普通投資者紛紛贖回收益率只有3%~4%的貨幣基金,轉而投向收益率較高的銀行理財產品、回購、隔夜拆借利率等品種,從而導致了貨幣基金規模的快速萎縮。事實上,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5月末,貨幣基金的規模一度達到5600多億元。
72家基金公司規模縮水3000億/
海通證券的統計顯示,剔除掉聯接基金投資于ETF的部分規模,上半年末,72家基金公司的總規模為24557.68億元,相比一季度末的27637億元,縮水3079.32億元,縮水率為11.14%。
規模排名上,華夏仍以2286.05億元穩居行業龍頭老大的位置,嘉實則以1480.63億元由一季度的第三躍居到第二位,而易方達則縮水至1276.21億元,下落一位,排名第三。此外,南方、博時、廣發的規模也超過1000億元,工銀瑞信、富國、華安和銀華基金分列第7~10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