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荒”襲擊貨基:公募規模暴跌3500億
基金公司規模排名生變,銀行系“最受傷”
貨幣市場基金比例規模高的基金公司,其規模變動往往較同行更為劇烈,而債市風波和6月末爆發的“錢荒”,使得今年貨幣市場基金的贖回比例嚴重超出往年,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也因此發生了較大變動。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整個二季度,全行業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減少了3500億元,整體減少比例高達13%。
其中,僅“重災區”貨幣基金的贖回達到2113億份,贖回比例高達42%。依靠近些年各基金公司的戰略傾斜,自2011年開始,貨幣基金的總規模一直在穩步上漲,今年上半年的縮水比例較為驚人。
由于基金半年報數據尚未出爐,各個研究機構所做的基金公司規模排名數據統計略有偏差,但一個明顯的跡象是:貨幣基金占比較高的機構規模下滑更為嚴重。
除了貨幣基金占比較低的浦銀安盛和交銀施羅德之外,銀行系基金公司的規模和排名均有明顯下降。其中,在去年底規模迅速增加的中銀基金跌出前十,由一季度末的第八名滑至第15名。海通證券數據顯示,中銀基金的規模較今年一季度減少27.14%。而中銀基金并非銀行系基金中規模縮水最快的,農銀匯理和民生加銀的資產管理規模較一季度分別減少了39.48%和38.32%。它們也分別下滑了7個和5個名次。
除去2011年后成立的一些次新基金公司,因基數較小的原因規模變動比例較高外,農銀匯理、長信、民生加銀和萬家基金是規模減少比例最高的四家基金公司,資產規模縮水比例均超過30%。
從基金業協會此前披露的數據看,基金行業規模在4、5月份較為平穩,大規模縮水主要出現在6月份的貨幣基金贖回潮之后。不過,萬家基金的規模下滑遠早于行業,受到該公司原基金經理鄒昱牽連進債市“黑幕”的影響,萬家基金在4月底就遭遇機構的巨額贖回。
與之類似的還有易方達基金,在“馬喜德案”之后,市場有消息稱,易方達的貨幣基金被贖回了數百億份。而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易方達二季度末管理規模較一季度末減少了28.52%,除去次新基金公司外,下滑幅度在全行業排第六。剔除連接基金后,易方達基金的規模降至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遭遇“黑天鵝”事件的并非只有易方達。嘉實基金也有基金經理因涉嫌債市“黑幕”被帶走,南方基金因滬深300ETF發行期安排不當而被證監會處罰,數據顯示,他們的資產管理規模分別減少了16.49%和17.84%,下滑幅度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但明顯好于易方達基金。
相比較而言,華夏基金僅僅下滑了4.54%,已使得它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重新拉大,行業龍頭暫時擺脫了此前兩年內被競爭對手“苦苦緊逼”的局面。
除華夏基金外,大中型基金公司中規模較為穩定的還包括富國、華安、銀華、大成、上投摩根和交銀施羅德等基金公司,它們的規模下滑幅度均低于5%。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