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轉型期 沒故事的601軍團難免尷尬
在上證指數屢創新低、本月跌幅已達15%的當下,翻開“601軍團”近幾個月以來的市場表現,難免令投資者失望。
以中字頭公司為代表的“601軍團”經常被市場寄予厚望,如有異動,往往被市場解讀為是有國資背景的國家隊護盤或抄底等,也一向被投資者當成是市場企穩的風向標,但在近期的跌市中,這些權重藍籌反而加速下跌,并拖累股指逐級走低。
投資者偏好已發生變化這是市場發出的明確信號。目前很難知道投資者的偏好何時重新回到“中字頭”大股票上,但目前人們確實很難找到看好這些大股票的漂亮理由。這些大股票中,業績最好、估值最低的群體就是銀行股,當銀行股都創出調整以來低點時,投資者更有理由暫時忽視“601軍團”。
6月20日本報《明星分析師解碼A股:風格轉換套路在顛覆》一文,申銀萬國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提出了市場正在發生的一個問題:本來大家預期應該擠創業板的泡沫,結果擠的卻是主板的泡沫,過去A股產業輪動、均值回歸的投資規律,很可能失效了。產業大變革時期,以傳統產業為主導的資本市場結構,正逐漸被以新經濟為代表的結構所替代。
根據證券時報數據部統計,截至昨日收盤,“601軍團”算數平均市盈率為14倍,算數平均市凈率為1.24倍,估值確實不高。但不能回避的是,“601軍團”除了銀行股,大部分企業的盈利周期難激起投資者感興趣。比如上市以來跌幅超過70%的中國鋁業、中國石油、中國中冶等個股 ,近年財務數據都不太好看。
產業結構的轉換體現在股市上,這個因素是其中一方面。雖然不少個股的盈利增長不盡如人意,“601軍團”并非資產質量有問題,若從整體來細究,即便業績落后,當下超低的股價和超跌的形態,也足以反映其不利信息。所以,更重要的因素恐怕在于,“601軍團”未能激起投資者的興趣。投資一方面有對安全性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從市場投資心理來說,大部分投資者尋找的標的,并非是那些跌得更少而是尋找能有更大機會上漲的個股。
在新股連年密集發行、股票供給已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情況下,要吸引資金關注,對故事的要求和門檻都更高了,缺乏故事可講的“601軍團”,被邊緣化就成了正常的事情。
“601軍團”的崛起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資金面充沛,能夠支撐其階段性地上漲這樣才能有賺錢效應;二是國民經濟各巨頭的業績質量讓人心里踏實。目前來看,這兩個因素都不具備,“601軍團”后市即使反彈,也很難出現一波強勢的持續行情 ,這就是權重藍籌股短期難以避免的尷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