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流出將造成亞太市場短期陣痛
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時間表一出,全球股市一片哀鳴。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將導致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中國也將面臨風險。
瑞信亞洲分析師陶冬預計,未來美聯儲或在高透明度下緩慢持續地通過賣出債券來回收流動性,這個過程中市場利率逐步上漲,不過超低利率的大環境依然不變。如無大的意外,聯儲政策利率最早于2015年開始正常化。
陶冬認為,美聯儲此前的量寬已經在國債市場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泡沫,而退出量化寬松將導致債市出現動蕩,必然波及金融市場的風險意識,影響流動性,進而造成全球范圍的資產價格波動。
世界銀行也認為,發達經濟體最終收緊貨幣政策,利率將開始上升,可能提高新興市場的資本成本,導致資本投資減少,從而妨礙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導致新興市場的潛在產出可能最多減少12%。
分析人士預計,美國退出量化寬松引起的資金退潮是造成亞太股市持續下跌的重要原因,短期內亞太股市資金面難現緩解,后市內地和香港股市可能繼續下跌。
資金上周持續流出香港。上周末數據顯示,香港金管局的銀行流動性下降9400萬港元至1639億港元,基礎貨幣下降3.36億至12325億港元,顯示有少部分資金流出香港。
國泰君安報告指出,由于美聯儲對經濟更加樂觀將增加未來退出量化寬松的可能性,美股市場下跌,而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漲,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上升,預計也將會給港股市場帶來波動。
申銀萬國發表報告稱,未來一個月港股市場的資金情況仍十分不樂觀,因6月底之前港股分紅派息的購匯資金流出約1000億~2000億港元,7月5日季末沖擊存款帶來的存款準備金補繳約3500億~4000億港元,7月15日二季度繳稅帶來財政存款增加4500億港元,保守估計資金流出將在7000億~1萬億港元。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巴蘇稱,對新興市場來說,最近的市場波動中期內不會帶來過大的干擾,不過有可能在未來3至6個月內導致資本流動出現波動。
“但是,這種波動是一種調整的陣痛,是對預期將要發生的事情的一種反應,只有在政策穩定實現后,這種陣痛才會消失。”巴蘇稱。
安本環球新興市場團隊指出,預計美國開始縮減量寬措施將會引發進一步的金融資產拋售潮,而依賴外資的新興市場將不能幸免。
不過,安本也表示,也有不少潛在因素支持新興市場大幅反彈,包括歐洲央行可能推出更積極的量寬措施、中國宣布提高經濟增長目標,以及新興市場企業的盈利隨著經營環境好轉而增加。(徐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