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資管陷入10億元騙局 引發核查風暴
近期,監管部門正在抽查去年以來資管業務增長較快的一批券商
受騙券商未進行項目信息核查和投資人背景調查,輕信項目介紹人,將10億元匯入介紹人所設銀行賬戶。所幸的是,有關部門發現異常后,銀行及時凍結了這筆資金。
券商資管行業正迎來一場核查風暴。
證券時報記者日前獲悉,今年上海一家券商的資管部門陷入了一場涉案金額高達10億元的騙局。為此,監管部門專門向券業通報案情概況并提示風險,同時還派出了多個隊伍奔赴北京、上海等地券商的資管部門或資管子公司駐扎,對去年以來資管業務增長較快的12家券商進行了抽查。
低劣的騙局
日前,監管部門向券業通報一起案件,即上海一家券商遭遇一場涉案金額達10億元、與資管通道業務相關的騙局。
根據通報,在該案件中,上述券商因過度追求通道業務規模增長,并未進行項目信息核查和投資人的背景調查,輕信了項目介紹人,并將10億元匯入介紹人所設的銀行賬戶中。值得慶幸的是,有關部門發現異常后,銀行及時凍結了該筆資金,并未造成較大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案件中,項目介紹人通過偽造虛假身份,假借某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引得該券商入局,企圖用虛假項目騙取該券商的10億元資金。
“案情并未全部通報,具體情況尚不清楚。但有一個關鍵信息是該公司在手續不全的情況下即進行了匯款,這完全違背了現有的風控規定。”知情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對此,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在上海證券業一次內部會議中,點名批評了上述受騙券商的風控無作為,指出券業必須嚴加防范,提高風控意識,尤其是要提高項目甄別能力和風控能力。
“一貫自詡精明的券商竟然會陷入如此低劣的騙局。”監管部門人士感嘆道。
針對上述案件,接受采訪的一位券業人士對騙局中的這單業務性質表示懷疑。該人士說,券商通道業務的項目和資金都來源于委托人,券商僅需提供交易設計方案即可,如果券商主動投錢并參與管理那就脫離了通道業務本質,這相當于券商投資非標資產。
現場抽查氣氛緊張
該騙局被發現后,監管部門對券業資管規模增長較快導致風險放大的問題高度重視。
據了解,監管部門選取了去年以來規模增長較快的12家券商進行抽查,此次抽查從4月開始,將在6月完成。核查重點圍繞定向資管業務,包括資金及項目來源細節、券商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以及業務領導個人信息等。
在核查中,監管部門派出多個隊伍奔赴北京、上海等地,并駐扎在券商資產管理部門或資管子公司做現場檢查。核查內容包括項目資料、合同、驗資文書、法律意見等。被抽查的券商資管人士連去年底的述職報告,也一并被納入檢查之中。監管部門最終將根據調查信息出具評分及給出意見報告。
一時之間,證券業頗有風聲鶴唳的氛圍,尤其是接受現場檢查的券商資管部門氣氛更為緊張。以證券時報記者在北京一家券商實地見到的檢查情況為例:監管部門派出多位調查人員組成調查隊進駐券商資管辦公室,除了開辟專門的一間會議室翻閱大量文件外,還將業務主管及項目負責人隨時叫入另外一間封閉的辦公室做一對一隔離問詢。
當然,也有部分券商較為輕松。“監管人員在我們這查了快1個月,沒有查出任何問題。評分雖然不是滿分,但也獲得了較高評價,至少不存在風險。”上海某大型券商資管業務負責人表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