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人赴港買保險踴躍 間接投全球基金
內地赴港購買保險的人數和金額近幾年均呈現出上升趨勢。除了投資普通的傳統家庭保障保險以外,投連險逐漸受到青睞,因其可間接投資全球基金,拓寬了海外投資渠道。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國內投資市場和海外投資市場形成了冰火兩重天的走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內地資金紛紛尋覓出海渠道。
有數據顯示,近3年來,赴香港購買保險的內地人數量呈現大幅上升趨勢。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統計數據,香港保險公司向內地訪客銷售的新保單在2010、2011及2012年的保費收入分別為44億港元、63億港元及99億港元,3年內保費收入上漲超過一倍,年均增幅逾30%。
而2012年內地保險業全年保費收入同比僅增長8%,這是內地保險業務增長速度首次降至個位數,與20年來超過20%的平均增速形成明顯反差。
據業內人士透露,按照保額來看,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90%投于傳統的家庭保障保險;10%轉向投聯險相關產品,而購買投連險的主要客戶是內地的高凈值人群;就地區分布而言,廣東、福建人來港投保數目占比較多,北京、上海、浙江等城市也有人參與。
高凈值人群
青睞投連險
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介紹,內地訪客在香港購買的保單中,以人壽、年金及投資相連壽險保單為主。在實際投保過程中,香港保險公司會為內地的高凈值客戶著身制定方案,投保大額、巨額保單不僅僅是當作保險來使用,更多將其作為財富規劃的工具,充分發揮其財產保護、財富傳承和避稅的功能。
據業內人士透露,以人壽險為例,它的一個優勢是債務免疫,保險收益歸受益人,離開了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就不會算做個人資產;而賠付也歸受益人,不會歸到遺產里面。
“在福建泉州、漳州等地,相當多的民營企業家自由可支配資產從幾千萬到上億元不等,他們往往會先選擇用一部分現金投資幾個險種?!必撠煂iT引薦客戶到香港簽單的游先生說,“如果赴港購買保險效果不錯,進一步使用其他香港市場的金融工具,為自身項目融資、跨境的銀行服務,內保外貸等多種手段都會逐漸開展起來,通過港府認可的十幾種投聯險產品可以移民到香港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font>
知情人士透露,有不少內地企業高管在香港購買投連險,月供30萬~50萬港幣不等,可間接購買全球基金。過去幾年,投資新興市場的債券收益較國內同類品種高。
據香港獨立第三方理財機構康宏理財的內部人士介紹,內地客戶購買投連險,相當于開設一個個人投資賬戶,在給定的全球基金范圍內可以自由投選,涵蓋了世界所有重要的細分市場,且換倉不收取手續費,投資自由度可極大提升。
“以新興市場為例,拉丁美洲基金、東歐基金、大東盟基金,韓國、日本、印尼、菲律賓等基金,過去十年的復合收益高達20%。”前述人士說,“客戶往往根據自身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國內的投連險投資受限,自主可控性降低?!?/font>
大額壽險連接信貸
亦受歡迎
另據了解,一些高凈值客戶對香港的大額壽險連接銀行信貸的模式也頗感興趣。在這種模式下,假設客戶購買1000萬美元的保險,需要一次過付300萬美元保費,客戶不愿意出這么多現金,通過香港的銀行信貸可以做到貸款250萬美元,實際僅需支付50萬美元,以后也不用考慮還本,只要按期還付利息即可,而利率水平僅有1.5%~1.7%,所付利息不到5萬美元(每年),同期保險公司的配息達到4%左右,相當于利息由保險公司支付且有剩余。
在這種大額壽險連接銀行信貸的模式中,往往自保單簽訂開始,保險公司和相應的合作銀行就會對客戶做出整體的信用評估,如果銀行同意給予客戶支持,就會將保單質押在銀行。對銀行來說,主要風險點在于保險公司破產。對客戶和保險公司來說,銀行如果發生破產或者其他不可抗拒的問題,保單的存續還繼續有效。
更傾向于選擇外資品牌
由于對香港市場不熟悉,赴港購買保險的高凈值客戶,往往更傾向于和已經建立合作關系的律師或者推薦人一同前往香港談合約;品牌方面更傾向于法國安盛、美國友邦、英國保誠、富通保險等大型保險機構。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表示,一般而言,不論是否香港居民,如保單在香港妥善簽署及完成相關程序,保險公司及投保人雙方均須履行保單的條款。假如有關保單的條文列明管轄法律屬香港法律,則投保人和保險公司均受香港法律的保障和規范,有任何糾紛亦可向香港法院尋求判決。
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游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李兆波表示,中國內地的中產階層人士越來越多,相關的保險產品供給卻跟不上,尤其是和投資相關聯的保險。
“香港能夠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內地人赴港動輒購買幾百萬的保險產品,說明香港的保險產品非常具有吸引力?!崩钫撞ㄕJ為,這和更多的內地游客為了安全而赴港購買奶粉、食品等是同一個道理?!皟鹊氐谋kU市場剛剛起步,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發展多元性和安全性。”李兆波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