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核查吹散暴富夢 發行人不愿撤回投行老總勸
一場突如其來的財務核查風暴,吹散了多少人一夜暴富的美夢。
他們曾經離財富這么近,現在卻是那么的遠。
截至4月3日,共有166家擬上市公司終止審查,其中4月3日當天就新增43家。雖然,發行人、保薦機構、潛伏的創投,都宣稱企業首選是再次申報。但是,對于再次申報的成功率,他們心里都沒底,對于再次申報的難度,他們心里都非常清楚。
“企業經歷了股改、輔導、申報,該花的錢花了,該受的罪受了。”深圳某券商保代告訴記者,“發行人最不想撤回來,我們一些項目需要投行老總親自出馬勸說。”
投行圈子里流傳著這么一個段子,一位擬上市公司董事長在上市過程中留下來近3千萬元財務窟窿,為保證公司業績,這些費用都得他個人掏腰包。在得知闖關失敗的消息后,當場痛哭流涕。
上市之初,他曾提出讓公司承擔一部分費用,但項目組告訴他,現在多1元的利潤,按30倍市盈率計算,上市后就多了29元,“再窮也要咬緊牙關挺住”。
幸運的闖關成功,不幸的過會失敗,最不幸的是撤回材料,還背了一屁股債。
而上述166家撤回企業中,有4家已經通過了發審會,眼看就要敲鐘上市,卻碰上了財務專項核查。上述保代向記者打趣道,以后過會的慶祝酒會可以免了,免得空歡喜一場。
裕華光伏和斯菲爾都是過會后撤材料的企業,我們不知道其實際控制人郜庭玉和王新潮是否已經舉行過了慶祝酒會,但是,我們不難想象出當決定撤回材料時,他們的失望與沮喪。
受累于投資的減速,年僅35歲的中技樁業董事長顏靜剛也因為業績問題,與近9億元的個人財富擦肩而過。
他們的表情與心情,絕對也是166家撤回企業背后的實際控制人、保薦機構、創投機構的真實寫照。
中技樁業顏靜剛
如果順利上市,中技樁業市值可能超過24億元,他與9億財富擦肩而過。
顏靜剛,浙江溫嶺人。
與溫州、臺州一帶的企業家一樣,顏靜剛頭腦靈活、有魄力、敢鉆研,而且特別能吃苦。
17歲那年,他只身闖蕩上海,其時改革開放之初,學西方學英語風潮正盛,一個單詞不識的顏靜剛在上海創辦了一家翻譯中介。
三年過后,顏靜剛賺取了第一桶金,并且在該領域已經小有名氣。不過,他似乎有著更大的野心,涉足實體經濟,走產業的路。
“我爺爺就是搞建筑的,現在的杭州大廈就是當年我爺爺他們打的樁。”顏靜剛曾自豪地說。
2005年,顏靜剛拿出了過往創業的所有積累,以1000萬元人民幣的注冊資本在上海虹口注冊成立了中技樁業。
金融危機的爆發曾經使得中技樁業經歷了短暫的困境,然而,隨著國家4萬億救市政策的出臺,中技樁業迎來了高速的發展。
2010年,中技樁業產品被上海世博會選用,更是讓顏靜剛出盡了風頭。
中技樁業的高速發展也使得風投們蜂擁而至,2008年和2011年,中技樁業先后通過了兩輪融資,引進了復星、建銀城投和中比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融資額高達4.26億元。而這三家創投進入的成本高達每股24元,對應16.8倍市盈率。
2011年,中技樁業的總資產已經超過了23億元,而這一數字在2010年僅為8億元,如果以2006年為起點,中技樁業資產總額甚至增長了69倍,營業收入增長了89倍,凈利潤增長了124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