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聯手券商 謀保證金托管牌照
電商正向金融業加大滲透力度。
支付、基金銷售這些功能已遠遠不能滿足電商參與金融業的野心。證券時報記者日前獲悉,支付寶正尋求與券商更深層次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目標是聯合券商向監管層爭取保證金托管牌照。
雙贏合作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支付寶相關業務負責人帶領團隊拜會上海地區證券公司時,拋出了一個合作方案,即聯手券商利用股票交易以及其他金融交易盤活支付寶賬戶中的沉淀資金。其中支付寶扮演商業銀行的角色,對參與金融投資交易的資金實行托管。
據了解,上述方案引起了不少券商的興趣,申銀萬國證券等券商更與支付寶方面進行了深層次接觸。
“支付寶方面意圖說服券商和他們一起推動這個合作,這個方案最關鍵的環節是,向監管層呼吁給予支付寶像商業銀行一樣的保證金托管功能。”上海地區某券商經紀業務相關負責人稱。
對于上述雙方,這似乎是個雙贏的合作計劃。
在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場,支付寶無疑是一個巨無霸。僅去年11月11日一天,該公司網上成交額度就達到191億元,其催生的快捷支付用戶數已突破1億;當日快捷支付完成的交易筆數幾乎是網銀和余額支付的總和。
龐大交易規模的背后是支付寶賬戶已經沉淀的巨額資金。按照支付寶交易規則,只有在買家收到貨品確認以后,賣家才從支付寶獲得資金。如果買家申請退款,時間就要更久。如果以支付寶去年雙十一當天的成交額191億元計算,僅一天,其活期利息收入就接近20萬元,而倘若按照長達一周的時間來看,那么利息收入則要高達140萬元。
同樣,這筆資金也吸引了券商。由于缺乏新資金流入,A股市場已呈現存量交易特征,這讓券商將更多精力放在尋求新客戶和新資金上,而支付寶的合作方案恰巧提供了解決方案。
監管壁壘
支付寶對保證金托管牌照的渴望已很明顯,但能否在目前的監管環境得到推動?
“相較之前,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有了微妙的變化,似乎在有意放慢金融業對互聯網科技公司的開放節奏。因為一旦放開,金融機構面臨的壓力相當大,同時監管層面也會面臨很多技術難題,需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 。”上海某上市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據悉,按照監管層原有計劃,今年在溫州將放行一家民營資本控股的券商,同時將批準互聯網公司參股券商,但目前這些在操作層面尚未有大的進展。
不可否認,互聯網金融混業經營不斷深化。據證券時報記者觀察,其主要表現形式為網絡銀行、金融理財產品網絡銷售、第三方電子支付、網絡保險銷售,以及網絡小額信貸等,下一步將進入業務流程和經營主體的在線化,而這有賴于監管層放開牌照管理。
牌照之爭日益激烈
在另一個層面,除覬覦保證金托管牌照外,電商謀取證券業牌照的風聲近來也不絕于耳。
今年3月底,東方財富網被曝出籌備進軍證券業,準備開展電子券商業務。同樣,具有互聯網背景的一些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也在探索基金投顧以及基金資產管理業務。除了給客戶基金組合的配置建議,還有公司開發了FOF(基金中的基金)產品進入資產管理業務。而過去,FOF產品是傳統金融機構如券商發行的產品。
據了解,同花順去年4月10日獲得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大智慧也在積極申請獨立基金銷售資格。去年大智慧還招聘了一大批可以從事投顧業務的行業研究員。而據證監會公布行政許可最新目錄顯示,杭州頂點財經網絡傳媒有限公司、上海益盟軟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公司已經遞交變更業務范圍申請,希望切入到金融業里更深層次業務。
“短期來看,這些科技公司還不具備金融產品的設計能力,目前還是和傳統的資產管理機構合作開發產品,并通過軟件或者互聯網的普及率進行銷售,發揮渠道功能。”海通證券相關業務人士介紹道,“未來,這類機構會開發自己的產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