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在審企業首批抽查選定30家 或6月再次抽查
4月3日,證監會進行了IPO在審企業財務自查報告抽查企業的選取工作,共計抽取30家企業進行復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已經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第一批選定企業的抽查工作將于清明節后進行。通過抽查,證監會將進一步督促中介機構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對于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證監會將按照相關規定及時進行處理。
某券商保代徐經理表示,從財務核查前后情況來看,IPO排隊企業減少較多,再加上后續可能還會出現撤材料的情況,財務專項檢查工作的總結果基本符合之前預期。此外,107家中止審查企業將在5月31日提交自查報告后,再進行第二批抽查,因此可以預計第二批抽查工作將在6月進行。
有“前科”中介被“特別關注”
證監會自去年末對在審IPO企業發出《關于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至3月31日自查階段基本結束。4月3日,證監會進行了抽查企業的選取工作,本次選取工作采用抽簽的方式隨機抽取,由發行部、創業板部提供已提交自查報告的所有在審企業名單,由證券業協會主持本次抽取工作,具體抽取行為由該協會投行委員會成員完成。本次抽取共抽出30家企業,約占已提交自查報告企業的5%,其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為7家、13家、10家。
當天抽選工作分兩輪進行,第一輪抽選對象主要針對的是那些2010年以來曾被處以行政處罰,或被發行部、創業板部、會計部實施監管措施,或因首發事項被立案稽查的保薦機構,由該類中介機構保薦或審計的企業納入首輪抽選。
最終結果顯示,在14家保薦機構的30個項目中,有7家券商皆曾受過相關監管措施。而曾被出示警示函的國信證券與談話提醒的光大證券中簽率較高。統計顯示,國信證券保薦的南京吉隆光纖通信,長春迪瑞醫療等6家企業的自查報告被證監會抽查。而光大證券保薦的東方證券、鄭州光力科技等5家企業的自查報告被證監會抽查。
徐經理認為,中介機構集中度越來越高,一個項目出現問題,全部項目都會受到影響。中介機構對項目風險的控制顯得越發重要,更強大的、獨立于投行業務部門之外的、不受投行收益影響的質控部的意義越來越重要。
“堰塞湖”有望緩解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截至3月31日,共收到610家企業的自查工作報告,其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收到138家、265家、207家;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中止審查申請的有107家企業,其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有28家、49家、30家。在此期間,提交終止審查申請的有162家企業,其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為9家、47家、106家。
徐經理介紹,在財務檢查之前,IPO申報企業總數分別為:主板180家、中小板367家、創業板343家,合計890家,而財務檢查之后(截至4月3日),已提交自查報告的612家,中止審查和終止審查的企業共計達到278家,再加上后續可能還會出現撤材料情形,財務專項檢查工作的總結果基本符合之前預期。
分板塊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減少比例分別為22.23%、27.8%和39.65%。因創業板業績一旦出現下滑必須撤材料,而主板、中小板沒有此發行條件約束。
預計6月進行第二批抽查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指出,由于尚有部分企業未提交自查報告,抽查企業的名單選取工作將分兩次進行,本次抽取范圍為已提交自查報告的企業。根據反饋意見回復延期不得超過兩個月的規定,相關自查報告應在5月31日前報送。對這部分企業,在自查報告提交之后,將抽取第二批企業名單,開展抽查工作。
發言人強調,至5月31日,既未提交自查報告,也未提交終止審查申請的,證監會將啟動專項復核程序,要求另聘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對發行人財務資料進行復核;證監會將視復核情況決定是否進行現場檢查或提請稽查提前介入。
因此,4月3日抽取的30家企業只是第一批抽查企業,另外107家中止審查企業將在5月31日提交自查報告后,再進行第二批抽查,可以預計6月將進行第二批抽查工作。
徐經理表示,第二次選取工作將抽取10家,屆時企業被抽中概率更高了,將近10%,“比第一次抽中概率要高。”因此預計已申請中止審查的企業還會有部分提出終止審查。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說:“第二批抽查數量為10家。哪怕最后報上來(自查報告)的只有10家企業,我們也要抽滿這10家!”證監會對第一批30家選定企業的抽查工作將從清明節之后立即展開,同時證監會相關部門還將對自查報告進行審核,二者并行不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