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在任的506天:整體改革派的速度與激情
3月17日,第六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正式確認離開證監會。
在郭樹清即將告別證監會之前,從3月14日到3月16日晚間,證監會連續發文十項,涉及券商、基金等多項制度松綁。
經歷了一年郭氏改革的資本市場,對于這個速度或沒有了一年多前的詫異。他們已經熟悉這位第六任證監會主席的風格:全面推進改革、發布節奏密集、打破部門界限、探索監管協作。
雖然市場對其贊美一時間壓過了以往的種種質疑,但不可回避的是,郭樹清在任內500多天時間內密集推出的近百項制度規則以及專項工作,很容易讓市場感覺眼花繚亂。
而其在短短17個月內以極度密集的節奏全面推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制度改革,更是需要足夠的時間長度來進行考驗。
郭氏新政:全面與快速
郭樹清本人或不愿意承認這種“郭氏新政”說法。去年11月份,正值郭樹清履新一年之際,證監會一位負責人出面發表的言論,或可視作為郭樹清對“郭氏新政”的自我評價。
當時該證監會負責人表示,很多政策實施前期已經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有了充分的調研、輿論準備。
這與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最新發言同出一轍,今年3月8日,該局回應指出,2012年以來,證監會的改革力度確實比較大,但都是既定工作計劃,也是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文件,特別是“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規定的內容。
事實上,這種來自證監會的表態是一種清晰的定位,郭樹清在17個月任期內帶來的暴風驟雨般的新政,更多是一種對于完成股改、邁入新時代的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基礎制度補位的快速推進,而非重構。
比如退市規則,以創業板退市制度為例,其自2009年創業板誕生便一直醞釀,直到2011年兩會期間深交所理事長陳東征首次透露模型,才于當年11月底正式公布意見。而在此前近兩年,均處于“沒有具體時間表”的狀態,主板與中小板退市制度醞釀則更久。
再譬如推動債市互聯互通、成立證金公司推出轉融通、鼓勵基金公司創新產品成立子公司等,都在郭樹清上任前已鋪墊良久。即使是突破極大的券商創新,在2011年6月份證券業協會換屆后便開始萌生,之后經2011年底協會組織調研,最終由下而上促成券商創新大會的召開。
不可否認,郭樹清在這些既有改革議題上,起了重要的加速推進作用,而且他采用的全面推進、綱舉目張方式,使得眾多缺位多年的基礎制度在短短十七個月時間內迅速出臺。
眾所周之,歷來資本市場每項新改革制度從醞釀、研究、試點到正式推出,一直是個漫長過程,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沒有具體時間表”,比如券商創新中的直投轉常規,就歷經四年。
一年完成一件大事,是長久以來證監系統的改革節奏,比如2009年的創業板,2010年的股指期貨。而郭樹清帶來的快速全面制度改革旋風,從剛上任便已體現。
2011年11月10日,郭樹清履新后,證監會推出五路徑探索發行體制改革的“新風暴”,僅7天后,證監會再度釋放六大監管措施信號,內容涉及協調并推動債市統一監管、多管齊下降低IPO市盈率、創業板將先施行退市改革、啟動創業板公司非公開發債、嚴打內幕交易、清理各類交易場所等方面。
自此,資本市場便震撼不斷。2月1日發行預披露提前破題、發行體制改革、主板退市陸續出臺、5月份券商創新大會擬定11條思路,也迅速到位。
從發行前端、到上市公司治理端、再到投資者利益保護與機構重塑的中端,最后到退出機制的后端,郭樹清用500余天的任內時間詮釋了改革速度推進的最大可能性。
有一個場景可以說明這種改革快節奏與全面推進,給享受了這些制度紅利的參與者帶來的暢快感。
2011年5月的券商創新大會上,當時任證監會主管官員喊出“永不對創新說No”時,場下各家券商老總與負責人掌聲雷動。有評論說,已很久沒見過證監會旗下機構如此意氣風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