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開春即綠 “兩會”押寶還是觀望?
過了初一盼十五,期市忐忑行情著實令人糾結。春節后,市場未見“開門紅”便罷了,反“倒打一耙”,令不少資金落荒而逃。在QE推出隱憂和房地產調控“新國五條”內外夾擊下,建材、金屬等工業品大幅下跌。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已于昨日開幕。對期市而言,是一個重要投資節點,上周期市的“低迷”已然反映出資金的觀望情緒。業內人士稱,因節后預期“開門紅”落空,又值政策敏感期,投資者貿然“押寶”行為減少而多為觀望。
節前節后大紅大綠
與春節前“大紅”走勢相比,節后可用“大綠”來形容。國內商品期市整體品種震蕩下挫,代表國內商品期貨走勢的文華商品指數節后兩周累計下跌2.90%,工業品指數累計下跌4.55%,農產品指數累計下跌1.39%。
具體品種來看,上海期貨交易所橡膠期貨主力1309合約節后至上周五(3月1日)累計下跌10.31%,跌幅居首,其次為鄭州商品交易所焦炭期貨累計跌9.24%,白銀、PTA、棕櫚油、黃金、銅等品種跌逾5%,螺紋鋼、玻璃兩個品種跌逾4%。市場亦不乏收漲品種,如豆粕累計上漲3.32%。
與節前2012年12月開始的一波行情對比,橡膠主力1309合約從2012年11月30日收盤至2013年2月8日累計上漲13.39%,同期焦炭期貨累計上漲29.02%。業內人士稱,節前急漲與節后急跌,均是市場資金在炒作概念,節前新城鎮化概念,節后則是房地產調控。
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研究總監陶金峰表示,節后商品下跌主要是由于市場對于歐美央行提前結束或縮減量化寬松政策的擔心增加,美元指數大漲;國內房產調控新政出臺,農產品天氣炒作降溫,歐美日和中國經濟數據低于原來預期等。
“遭殃”的工業品
在節后這波下跌行情中,工業品無疑是最“遭殃”的。整體上看,橡膠、白銀、焦炭、玻璃、PTA、螺紋鋼等工業品種幾乎全部淪陷,顯而易見的是,節前漲得越快的品種,節后跌得也越急。
以橡膠期貨主力1309合約為例,自去年8月以來,受東南亞橡膠主產國收儲、限制出口計劃以及日元貶值等基本面因素影響,橡膠經歷了一輪趨勢性上漲行情。2月6日,主力合約創出自去年5月以來的新高27040元/噸。
光大期貨分析師彭程說,由于缺乏量能有效配合,隨著基本面利多因素的逐漸消散,節后橡膠逐漸回歸基本面,在外圍風險因素不斷聚集的背景下,滬膠更是經歷了“十連跌”,市場看空情緒濃厚。上周五(3月1日),主力合約一度下探至23555元/噸低位。
另外,螺紋鋼期貨1310合約亦是如此,春節前后急漲急跌。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研究員付陽認為,目前市場情緒上多空分歧加大,而期現價差的反復也體現出市場預期的變化較大,市場對于高庫存低需求的擔憂有過于恐慌之嫌,期貨突然轉入高貼水的狀態近期會有所改變,而全年需求狀況高于2012年還是大概率事件。
“兩會行情”是漲是跌?
上周,主要下跌明顯的品種開始止跌回升,盡管上行乏力,但下行亦有較強支撐,整體市場處于調整狀態,主要品種價格漲跌幅度不大。業內人士稱,如此不冷不熱的市場,看上去似乎有些低迷。
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月全國期貨市場的交易量和成交額環比分別下降27.90%和26.74%。其中,鄭州商品交易所2月成交量環比降幅最為顯著,下降36.64%;大連商品交易所2月成交額環比降幅最為顯著,下降35.52%。
不過,成交量環比下降主要是因為春節長假休市原因造成。北京中期副總經理王駿認為,隨著宏觀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國家房地產調控時間窗口再次打開和全球不利氣候環境仍存,期指、金屬、建材、化工和農產品期貨仍然將吸引國內大量資金參與,風險管理和投資交易人氣均會有所上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