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券商兩融過千億 信用證券賬戶將破百萬
2012年,券商的融資融券業務實現了井噴式的發展。
中登公司近日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12月31日,信用證券賬戶(融資融券賬戶)已達99萬戶。而截至目前,信用證券賬戶數很可能已經突破百萬戶。
此外,截至1月14日,深滬兩市兩融余額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02.96億。
短短一年之內,融資融券的參與者和市場規模數量均翻了將近2倍。
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深滬兩市開設的信用證券賬戶仍為34.8萬戶。但在進入2012年后,月均新開信用賬戶的增速由2011年的1萬余戶,激增到5萬余戶。其中,12月份的新增信用賬戶更達到85637戶。
“在轉融通啟動、標的券擴容等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各家券商都加快了融資融券的推廣力度,這是導致信用證券賬戶在2012年激增的主要原因。”深圳某大型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表示。
伴隨市場參與者的快速增長,兩融市場規模也在去年急速擴容。
2011年末,兩市兩融余額僅為382.07億,短短一年內,融資融券市場規模擴容了將近2倍。
1月14日,深滬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02.9億。而截至1月16日,深滬更進一步增加到1035.5億。其中,滬市兩融余額719.7億;深市兩融余額315.8億。
自2010年3月31日融資融券試點以來,兩融規模快速擴張。2010年末兩融規模為127.72億元,2011年末、2012年末兩融余額分別增至382.07億、895.16億,同比增幅分別為199.2%、134.3%,連續兩年成倍增長。
但目前兩融業務發展不平衡的局面仍沒有改變。
截至1月16日,深滬兩市融資余額達到995.8億,融券余量金額僅為39.6億。換句話說,融資業務占總體比例的96.2%,融券業務比例僅占整體3.8%左右。
去年8月30日,券商期盼已久的轉融通業務正式出臺。但令業內頗為失望的是,新業務僅開放了轉融資,而轉融通卻并沒有一并推出。
而轉融資業務,也因為證金公司較高的融資利率,對券商來說也變得“食之無味”。
“我們向公司內部借錢的利率低得多,但為了支持新業務的出臺,不得不也向證金公司融資,但錢一借回來,反而攤薄了我們的賬目盈利”,上述深圳某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直言。
更重要的是,對于券商兩融業務來說,缺乏的并不是資金,而是證券。
“目前融券標的池中的券種基本都是主板上的優質股,但這些都不適合融券做空”,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要融券業務的發展也需要標的池進一步擴容。
不過,兩融市場在2012年的爆發式增長,仍然幫助券商兩融業務在2012年實現了突破。
“以往兩融業務還沒有真正成型,不少券商也是在去年才真正實現業務部門的盈利”,某兩融市場人士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