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商用激發股價狂歡業績單薄仍任重道遠
伴隨著北斗導航商用的推進,北斗概念股集體走強。專家指出,“北斗股”暴漲存在很大的題材炒作因素。雖然北斗導航商用給了資本市場足夠的想象空間,但股價最終仍需要業績來支撐。受制于多方面因素,作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北斗導航依舊任重道遠。
“北斗”商用激發股價狂歡
近日,“北斗”兩字頻頻出現報端:去年12月2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商用;不久之后的今年1月14日,交通運輸部表示,計劃用兩年時間,安裝8萬臺北斗終端,在江蘇、貴州、天津等9個省市示范應用。
天津交通運輸集團廣通公司總經理趙超告訴記者,規劃中的8萬臺北斗導航終端將有5000臺用于天津,都是交通運輸部統一采購的。據趙超介紹,這些終端單價在2000元左右,與傳統GPS終端相差不多。由于是雙模終端,用戶可以在GPS導航和北斗導航之間自由切換,兩者使用的地圖是統一的。
據易觀咨詢分析師閆小佳介紹,北斗系統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洲的伽利略并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定位系統,其中GPS應用最為廣泛,在我國占有95%的市場份額。目前北斗系統已經完成了在亞太地區的組網,定位精度與GPS相差不大,在有源定位和短報文方面還擁有獨特的優勢。
北斗導航切入的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透露,2012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已超過1200億元,未來會突破5000億元。
5000億元的市場圖景,引起了資本市場的無限遐想:烽火電子、航天通信、中國衛星等“北斗概念股”集體走強,其中北斗星通更是從去年12月28日的每股19.5元漲至今年1月11日的每股37.75元,短短8個交易日接近翻番,成為“開年第一牛股”。
“北斗股”“理想豐滿”難掩業績單薄
記者調查發現,經過一番爆炒,很多“北斗股”的市盈率明顯偏高:航天通信市盈率49倍,中國衛星市盈率61倍,烽火電子的市盈率甚至達到225倍。以烽火電子目前的盈利水平,投資者需要225年才能收回成本。
東興證券分析師杜杰認為,我國A股市場已經歷長期低迷,最近一段時間剛剛出現一波上漲行情,大量涌入的資金急于尋求炒作題材。北斗導航同時涉及軍工和民用兩大市場,此番暴漲,資金炒作概念的因素很大。各公司目前的業績尚不足以支撐這么高的股價。
“北斗股”“理想豐滿”難掩業績單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北斗一代終端社會持有量為10萬余套,而GPS導航終端僅2011年的總銷售量就已突破4500萬套。南開大學計算機技術科學學院副教授史廣順認為,對于北斗的市場推廣,不可盲目樂觀:美國GPS系統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北斗導航如果不能提供更高的性價比,就很難真正在民用市場上有所作為。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認為,不排除有資金規模較大的投資者利用散戶的追漲心理,炒作北斗題材,將“北斗股”炒高獲利。雖然從長期來看,北斗導航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但股價最終要靠業績支撐。北斗導航的推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短時間內很難對公司業績有太大影響。股價暴漲事實上已經透支了未來數年的業績增長。
北斗導航發展仍需多措并舉
天津交通運輸集團廣通公司總經理趙超告訴記者,發展北斗導航,對于我國的國防建設有很強的戰略意義,從企業角度講,如果GPS和北斗的性能差不多,哪怕北斗的價格更貴,我們也傾向于買國產的。
史廣順認為,北斗導航最大的吸引力雖來自“國產”二字,但技術與服務的提升仍不可偏廢。北斗首先要提升“性價比”,把定位精度提上去,把成本降下來。在大力發展導航本身的同時,還應打破產業分割,發揮本地的信息優勢,大力發展基于北斗導航的地圖服務。“在定位精度差不多的情況下,實際上是誰的地圖好用用誰的。只有用戶體驗提升了,才能真正獲得市場的認可。”
閆小佳認為,應遵循先政府推動后市場推動的順序,首先在軍隊、漁業、公車以及政府部門可以主導的運輸行業進行普及。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和數據積累,及時發現問題,更新技術,降低成本。
李永壯認為,在GPS大量普及的情況下,先與GPS終端兼容再尋求市場突破,是比較可行的辦法。在市場推廣初期,政府應投入一定的補貼,鼓勵企業生產、推廣使用北斗導航或者兼容北斗、GPS兩種導航的終端,增強北斗導航的市場競爭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