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增速放緩 汽配企業IPO路崎嶇
隨著汽車產銷量增速放緩,汽車零部件行業拐點風險日增,相關企業走向資本市場的腳步開始“趔趄”。據記者統計,從截至今年1月10日的情況來看,申請創業板上市的僅有1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主板2012年申請上市、并已預披露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滬市僅有4家、深市僅有2家,一共為區區7家。
汽車零部件企業IPO之旅之所以寒意逼人,主要受制于整個汽車行業的增長放緩態勢。據統計,滬深兩市目前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已接近100家,入選滬深300的有13家公司。從去年三季報的情況來看,前三季度汽車與零部件行業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堪憂:盡管營業收入增速實現正增長,但受供需競爭加劇的壓力影響,凈利潤增速卻持續下滑,跌幅較上半年進一步擴大。
在該行業的前20家企業中,盡管多數企業去年前三季的營收和凈利潤保持增長,但其整體營收和凈利潤卻出現下滑,其中營收同比下滑3.7%至1688.55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近19.4%至96.49億元;平均凈利潤率為5.7%,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而據國際知名咨詢公司Alix Partners的《2012年中國汽車行業展望》研究報告,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盈利已從2010年的高點10.8%下滑到去年上半年的7.5%。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產能過剩以及汽車售價下降等問題令整車企業業績普遍堪憂,并開始傳導到本土的零部件廠商,令零部件供應商倍感壓力。
更不容忽視的是,“在國內經濟放緩、消費萎縮、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外資零部件企業在保持原有高端產品市場的同時,也在積極開發低成本的產品,不斷向中低端市場擴張,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面臨發展困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告訴記者。
可以肯定的是,在空氣污染加劇、城市擁堵嚴峻以及能耗問題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汽車產業以及下游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2013年將繼續其“成長的煩惱”,其IPO之路仍將不會平坦。(宦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