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財稅改革促政府職能調整
當前中國政府所履行的各項職能,從大類分,無非是“事”和“錢”兩個方面。前者主要涉及行政管理體制,后者主要指財稅管理體制。我們實際面臨著從“事”入手還是由“錢”入手來轉變政府職能兩種選擇。
相對于各級政府之間和各政府部門之間的權力歸屬和利益分配關系而言,有關“事”的方面即行政管理體制的調整,對其觸動是直接的、正面的,有關“錢”的方面即財稅管理體制的調整,對其觸動則是間接的、迂回的。顯然,前者實施的難度較大,遇到的阻力因素較多。后者實施的難度和阻力,通常會弱于前者。
以財稅體制改革為突破口,順勢而上,有助于迂回地逼近政府職能格局的調整目標,進而推動政府和整個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
證券時報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就經濟體制改革而言,因財稅體制改革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有觀點認為,2013年我國財稅體制方面將會有大的改革舉措,對此,您有何看法?
賈康:財政的問題,實質是公共資源配置體系與機制的問題。正因為財政是一個“以政控財、以財行政”的分配體系,所以與公共權力主體的系統改革息息相關,因而也和整體資源配置機制的改革息息相關——一句話,財稅改革密切關系戰略和全局。我認為,在十八精神指導下,中國新一輪財稅改革將要加快推出,而這個改革也勢必關系其他一些重要方面而形成價、稅、財、金融等通盤協調配套的新一輪改革。
高培勇:成熟的公共財政體制是推動建立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突破口,理由有三點:
第一,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縱觀中國的改革之路,實際上都是以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打頭陣。事實上,自1978年以來的30多年間,財稅體制改革一直是我國整體改革的突破口和主線索。
第二,相對于其他方面的政府職能和管理體制,財稅職能和財稅體制所具有的一個特殊品質或突出特點,就在于其最具“綜合性”——覆蓋全部、牽動大部。由于財政收支是所有政府活動的基礎,又是連接政府和家庭、企業的最直接的紐帶,故而,財稅職能的履行和財稅體制的運行,其范圍,能夠覆蓋于所有政府職能、所有政府部門和所有政府活動領域。其觸角,能夠延伸至幾乎所有家庭和企業、幾乎所有經濟社會活動領域。牽住了財稅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順藤摸瓜,就等于抓住了政府改革甚至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部內容。
第三,政府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政府職能做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規范化調整。縱觀當前中國政府所履行的各項職能,盡管項目繁多,表現各異,但從大類分,無非是“事”和“錢”兩個方面。前者主要涉及行政管理體制,后者主要指財稅管理體制。我們實際面臨著從“事”入手還是由“錢”入手來轉變政府職能兩種選擇。不過,相對于各級政府之間和各個政府部門之間的權力歸屬和利益分配關系而言,有關“事”的方面即行政管理體制的調整,對其的觸動是直接的、正面的,有關“錢”的方面即財稅管理體制的調整,對其的觸動則是間接的、迂回的。顯然,前者實施的難度較大,遇到的阻力因素較多。后者實施的難度和阻力,通常會弱于前者。以財稅體制改革為突破口,順勢而上,有助于迂回地逼近政府職能格局的調整目標,進而推動政府和整個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
以完善的公共財政體制的建設,來推進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顯然是中國下一步,或者十八大之后,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