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領銜190家公司大股東下半年增持82億
弱市之下,增持是一種態度。
WIND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兩市共有243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出手增持,凈買入股份約20.33億股,參考市值超過118億元,增持市值過億元的有21家公司;而從7月1日至10月18日,不足4個月的時間里,兩市即有190家公司大股東出手增持,占上半年增持公司總數約八成,凈買入股份數約16.49億股,參考市值約為82億元,占上半年增持公司總參考市值約七成,其中,增持市值過億元的有14家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有多家公司股東在下半年時間里多次增持,例如中超電纜,9名股東曾62次增持公司股票。除中超電纜外,金融街和道明光學下半年也分別有38次和36次的增持,涉及股東人數分別為19人和2人。
除完成增持回購的上市公司之外,兩市另有多家上市公司高調披露回購、增持計劃。
據《證券日報》統計,截至10月20日,兩市共有103家左右公司披露股票增持、回購計劃,披露的擬增持比例來看,擬增持各類股份(含A股、B股、H股)總數在50億股左右,按現有市值及公司計劃動用金額計算,擬動用資金超過380億元。
例如寶鋼股份、江淮汽車、安凱客車、南玻B、魯泰B、寧波華翔等公司就先后公布大手筆的回購計劃。其中寶鋼股份擬回購股份比例為公司總股本的5.7%,公司為此需要付出約50億元的資金。江淮汽車回購股份比例約為公司總股本的4.48%,涉及金額約為3億元。引人注意的是,10月18日晚間披露回購計劃的洋河股份,成了兩市百元股陣營中首家拋出回購計劃的公司,按洋河股份所述,回購金額不高于上一年凈利潤的20%,按公司2011年業績計算,此次回購擬動用資金為不超過8億元。
上市公司的出手增持、回購與管理層的鼓勵密不可分。今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國資委等多家監管機構明確表示,鼓勵上市公司增持、回購。7月31日,證監會公開表示,“破凈”的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份沒有政策和法律障礙,監管部門支持和鼓勵有條件、有潛力的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份;此后,關于國資委在一次培訓會議上提及鼓勵有條件央企和上市公司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和回購股票的消息不脛而走;幾乎同期,《國務院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發布,取消171項行政審批項目并調整143項行政審批項目,其中,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核準被取消,滿足四種情形之一的,收購人可不經核準即可豁免要約收購義務,這也被業界看作是管理層鼓勵上市公司增持、回購的信號之一。
多重因素推動下,央企增持、回購蔚然成風。上述103家披露增持、回購計劃的公司中,從公司性質來看,央企控股及地方國有控股及集體企業約有36家,占披露增持計劃上市公司總數的35%,其余為民營企業。
在央企的增持大軍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四大國有銀行的增持行為具有代表意義。10月13日,幾家公司相繼公布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新一輪增持計劃詳情。匯金公司已于10月10日分別在二級市場買入了473.35萬股工行A股、572.5萬股農行A股、384.4萬股中行A股和281萬股建行A股。按各行當日收盤價計算匯金10日共計增持四大行金額超過5000萬元。增持并未就此止步,匯金稱,將在未來6個月繼續增持上述銀行股份。
事實上,除了匯金公司增持銀行股,其他央企控股股東也紛紛出手增持。僅9月份以來,就有包括中國建筑、中煤能源、長江電力、晉西車軸、中國醫藥、天方藥業、華僑城、中航電子等央企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增持公司股票。
央企增持步伐遠未結束。國投電力10月12日公告稱,大股東除已增持公司近200萬股之外,還計劃未來12個月內以自身名義或通過一致行動人繼續增持,增持總金額不超過10億元;同一天,南方航空也公告稱,11日收到控股股東南航集團通知,增持公司500萬股,并計劃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這些增持舉動,被業界看作是央企增持風再度襲來。
綜合上述種種狀況,分析人士認為,在下半年的股權變動狀況中,數據透露增持及回購次數增加、增持及回購金額企高及央企占據增持及回購重要份額的特征已明顯呈現。
(桂小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