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集體維穩 34家大股東宣誓不減持
危險并未真正排除。
9月27日,32家創業板公司集體發布公告稱,以大股東為主的持股群體2012年內不減持其所持股份。至此,2009年內上市的36家創業板公司,已有34家發布類似公告。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限售股解禁數量總計達11.17億股,以9月21日收盤價計算,涉及市值141.65億元。
結合高管持股相關規定,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實際可流通限售股為8.32億股,市值91.39億元。
“這么整齊的動作,應該是有管理層意思在里邊的,但也包含了公司本身的意愿。畢竟市場很脆弱,這樣可以增加市場信心,皆大歡喜。只是這種不太市場化的方式值得商榷。”9月27日,深圳一位PE合伙人表示。
然而,在投資者看來,身為大股東,本身減持可能性就不大,因此其承諾的實質意義有限,未來市場表現更多還取決于減持動能更足的小非群體。
而據記者統計,前述34家公司在今年9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解禁股份中,除去已承諾不減持的股份,剩余在年內仍有減持可能的股份比例仍高達12.48%。
2公司缺席“集體宣誓”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36家公司中,樂普醫療(300003.SZ)和中科電氣(300035.SZ)雙雙缺席本次“集體宣誓”。
“我們也是昨晚才看到的其他公司承諾不減持的消息。我們正在跟大股東溝通,也會爭取盡快跟上。但因大股東是國有控股,需要辦手續的時間,還請大家留意公告。”9月27日,樂普醫療證券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中科電氣亦未發布相關公告。其證券部人士表示,他們也是剛看到消息,公司已與大股東溝通,其短期內并無減持計劃。
剩余的34家公司則盡數發布相關公告,其中金亞科技(300028.SZ)于9月17日發布,漢威電子(300007.SZ)則是9月21日,其他32家公司的發布時間均為9月27日。
神州泰岳(300002.SZ)在27日的公告中稱,實際控制人及董事均承諾2012年內不進行任何減持。前述人士所持限售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6.09%。
“我們發公告前與證監會有過溝通。都希望給市場一個信心,維持市場穩定。而且大股東本身也沒有減持的意思。”神州泰岳證券部人士稱。
創業板集體維穩 34家大股東宣誓不減持
華誼兄弟(300027.SZ)董秘胡明則對記者說,公司在發公告前,并沒有與證監會溝通過。
一位北京投行人士則告訴記者,32家公司在一個非必然的時間,同時發一個同類型的公告,很難說沒有監管層的相關授意。
“這些公司之間也有一定的溝通,有的公司先決定發公告,其他公司也會跟風。畢竟如果落后,市場可能會有所反應,這個大家都怕。”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稱。
“危險比例”12.48%
“大家對大股東拋售解禁股有點杞人憂天。絕大多數大股東應該都不會立即減持。所以這一系列承諾公告的效果也有限。”前述深圳PE人士認為。
實際上,針對10月底創業板股東減持將達500億元的消息,證監會相關負責人9月27日就表示,這種數據僅是理論上的簡單推算。減持是按公司自治原則,但要加強信披的監管要求。
與大股東相比,同樣“解除枷鎖”的小股東顯然更有“勝利大逃亡”的沖動。
數據顯示,前述34家公司9月1日至12月31日的解禁股份中,除已承諾不減持的股份,還有12.48%的股份年內仍存減持可能。
需說明的是,該部分“危險比例”尚未考慮進高管持股的特殊性。根據相關規定,該部分解禁股有較大比例仍須繼續鎖定。
其中,特銳德(300001.SZ)、南風股份(300004.SZ)、立思辰(300010.SZ)、新寧物流(300013.SZ)、華誼兄弟、同花順(300033.SZ)的相關承諾最有效,其承諾范圍囊括了所有解禁股。
而中元華電(300018.SZ)、紅日藥業(300026.SZ)、天龍光電(300029.SZ)“危險比例”最高,分別達36.97%、36.12%和32.74%。
在未承諾不減持的解禁股東中,機構無疑最為顯眼。
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身為中元華電第五大股東,持有限售股730萬股,占總股本的5.62%,但其并未給出承諾。
而在北陸藥業(300016.SZ)前十大股東中,北京科技風投股份有限公司、渝三峽(000565.SZ)、盈富泰克創投亦持有部分限售股份,但上述機構均未出現在相關公告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