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擴容轉板機制完善 新三板有望獲重點發展
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至15%以上,是《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重要發展指標。在“十一五”期間它的年平均數是11.08%。3.92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何在?證券時報記者留意到,自從今年8月證監會宣布新三板正式擴大試點獲批以來,新三板定向融資家數及融資市盈率均攀上高點,正面臨交易制度、覆蓋區域等一系列變革的新三板有望成為新生力軍。
關于新三板擴大試點及轉板機制也明確寫入了《規劃》之中。證券時報記者從證監會獲悉,“十二五”期間證券業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工作包括擴大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統一監管的場外交易市場;完善不同層次市場間的轉板機制和市場退出機制,逐步建立各層次市場間的有機聯系,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
實際上,自“十二五”開局以來,新三板的發展已邁出實質性的步伐。8月初,證監會公布經國務院批準,決定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首批擴大試點除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外,新增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濱海高新區。此后,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即將正式成立、新三板交易規則或將修改等消息陸續傳出,令市場充滿期待。此前,從中關村公司股份轉讓試點情況看,6年來掛牌公司100多家,定向增資總額只有17.29億元,公司單次融資規模也只有幾千萬元,二級市場流動性不高,2011年平均換手率只有2.93%。
證券時報記者留意到,從新三板公告信息來看,9月以來,陸續有多家掛牌公司公告已完成或擬進行定向增資,具體包括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北京七維航測科技、北京君德同創科技、北京賽億科技、北京星昊醫藥、北京中科聯眾科技、北京朗銘海川科技、北京航材百慕新材料技術工程。以最新完成定向融資的國學時代的情況來看,其以每股10元的價格增資102.35萬股,募集資金1023.5萬元,根據公司2011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約75萬元計算,此次增資后攤薄的每股收益為0.12元,攤薄靜態市盈率約為83倍。之前,賽億科技公告以45倍的攤薄靜態市盈率完成定向增資,共增資300萬股,增資價為每股5元,而2011年賽億科技經審計的凈利潤為111萬元。
新三板對于小微企業發展的幫助也非常顯著,并為創業投資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投資小微企業開拓了通暢的平臺。從前述兩家剛完成定向融資的掛牌企業情況可以看出,其上一年凈利潤分別為約75萬元、111萬元,并未邁過主板、中小板的門檻。不僅如此,新三板對于虧損企業也具有包容性,以9月7日掛牌的煦聯得為例,該公司2011年度營業收入為136萬元,凈利潤為-170萬元。
平安證券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前期對新三板業務的主要關注點在于試點高新園區的擴容,《規劃》指出將完善不同層次市場間的轉板機制,逐步建立各層次市場間的有機聯系,故后續能否為符合條件的新三板企業轉板設置專門通道、減少轉板上市的成本將成為關注重點,若能實現則將進一步增加新三板業務的吸引力,也將為新三板主辦券商的場外市場業務形成利好。(劉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