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三連跌 超10%解禁股逾178億已被套現
創業板指下跌2.73%,為該板塊9月單日最大跌幅。在下月底即將迎來全流通解禁潮的“烏云”下,創業板已是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而基金等機構近日也是連連提示風險——有減持預期的個股盡量遠之。
昨日,創業板指再度領跌A股大盤,近3個交易日,其累計跌幅逾5%,是上證綜指同期跌幅的兩倍還多。個股方面,351位成員幾乎一片慘綠,“紅花”只是零星點點,表現最好的創業板股是今年8月1日才上市的太空板業,漲幅也不過只有4.52%,而兩市5只跌停股中,卻有3只屬于創業板。
其實,今年下半年以來,雖然創業板整體走勢不佳,但部分創業板個股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當期A股漲幅榜前30名中,有10只是創業板股。那么,為什么近日走勢急轉直下?除了與整體大勢不給力外,業內人士還指出,10月底首批創業板股全流通帶來的減持壓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至今年10月底,創業板滿三周歲。隨著“36個月限售”約定的解除,多數首批登陸創業板的公司將實現全流通。據統計,當月解禁的規模預計將超過500億元,環比增加15倍。同時,未來一年內,隨著第二批、第三批……創業板股的全流通,將有130多只創業板股解禁,解禁規模有望超過2000億元,是目前滬深兩市日成交額的近兩倍。市場人士指出,解禁伴隨的減持將不可避免地對創業板市場及整個A股市場帶來“抽血”沖擊。
日前,記者就解禁問題相繼電話詢問了首批解禁的28家創業板公司,除了未能連線的7家公司外,多數公司的回應也均不明朗,要么表示不清楚,要么稱要看大股東自己的想法。即使是明確不會減持,也只是暫不減持。
市場對創業板解禁的恐慌也并非沒有道理。自允許創業板限售股減持以來,該板個股的減持就從未停歇,從創投股東到公司高管,有的高管甚至為了盡早套現而不惜辭職。也正因如此,創業板更加飽受市場詬病,被稱為“圈錢板”、“套現板”。
有機構統計,成立近3年來,創業板累計有近240家公司的約55億股原始限售股陸續解禁,解禁總市值超過1400億元。統計數據顯示,共有175家創業板公司遭到了各類解禁股東的減持,累計減持數量約8.5億股,以減持均價或減持當日收盤價計算,套現金額約178億元。也就是說,逾10%的解禁股已被套現。其中,樂普醫療、國民技術、金亞科技的股東套現金額最多,均在10億元以上。(王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