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發行批文空窗兩周 主板65天未新增預披露
根據中國證監會最新披露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在審企業情況,證券時報記者發現,從8月31日到9月13日,罕見地未有任何IPO企業獲得發行批文。這意味著來自IPO的資金分流壓力短期內大大降低,也顯示出IPO的三大重要關口——預披露、發審會、發行批文已全面收緊。
從證監會披露的流程來看,在審企業狀態一般分為“初審中”、“落實反饋意見中”、“已預披露”、“已通過發審會”、“已核準”、“中止審查”、“終止審查”。對于申報IPO的企業來說,隨著流程一步步走下去,一般最終有兩種結果,或是“已核準”,或是“終止審查”。“已核準”即意味著企業已獲得發行批文。證券時報記者發現,從證監會每周五披露的截至周四的IPO在審企業情況表來看,從7月以來,除7月27日至8月2日未有企業新獲得發行批文外,一般每7天均有2至4家已通過發審會審核的企業被放行進入發行環節。
截至昨日,在IPO的各道門檻上,從預披露環節來看,主板、創業板已分別有65天、62天未有新增預披露企業,僅有主板(含中小板)企業進行補充預披露;從發審會審核環節來看,已經空窗超過一個月,主板、創業板已分別有51天、47天未審核任何IPO申請。此次IPO發行批文空窗兩周,更是顯示出IPO的三大重要關口——預披露、發審會、發行批文已全面收緊。
不過IPO的大門并未就此關閉,仍有企業進入IPO在審行列。從9月7日到9月13日,河南藍天燃氣的IPO申請獲得證監會受理。此外,上海普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請則于9月11日終止審查,此前其處于中止審查狀態。(劉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