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擴容后首批掛牌企業最快9月亮相
新三板試點園區正式擴容之后,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據場外市場業務資深券商人士透露,根據監管層安排,券商可在二至三周后提交來自新加入新三板試點范圍的三大園區擬掛牌企業的備案材料,這也意味著新三板擴容后的首批掛牌企業最快或將在9月內浮出水面。
企業備案需求激增 監管層考慮簡化流程
據了解,布局新三板業務的券商手中普遍都有多家已完成股改的擴容園區內企業作為項目儲備。近期各大券商場外市場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制作備案材料,爭取趕上首批申報。
同時,《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草案也正在積極廣泛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券商人士預計,該辦法將在年底前正式出臺,推動新三板試點園區進一步擴容,并向二、三線城市鋪開,第二批試點園區擴容有望在明年一季度成行。
前述券商人士表示,考慮到新三板進一步擴容后企業備案需求的激增,監管層近日正頻繁召集券商征求意見,考慮簡化擬掛牌企業的備案流程,加快企業完成掛牌的節奏。
以目前的經驗來看,從券商進場開始,完成一單新三板項目掛牌的平均周期約為六個月。
據券商反映,新三板擴容政策的出臺使試點園區內和試點暫未覆蓋的園區的企業掛牌的預期顯著增強,對券商在園區開展新三板業務構成利好。券商過去儲備的項目已經明顯加快了股改或掛牌備案的步伐,過去初步接觸的企業中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明確簽約意向,還有更多的潛在客戶通過券商在當地營業部主動“找上門”。
思變盈利模式 券商有望“多收三五斗”
在新三板市場建設各項工作悄然加速的同時,券商也在思考新三板業務在未來券商盈利模式中的位置。光大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梁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新三板業務對于券商的重要意義在于,該項業務能夠為中小微企業搭建與資本市場有效對接的平臺,從而為其提供長期的資本中介服務,券商在該項業務中的收益將在企業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階段長期實現。
在梁勇看來,目前如果單從券商在新三板項目改制及掛牌中收取的財務顧問費用及推薦掛牌費用來看,券商很難從中獲利。但未來隨著交易制度改進,市場日趨活躍,掛牌企業可能頻繁出現定增、并購重組等需求以及引入做市商制度以后,相信可有效地提高券商的盈利能力。
據了解,包括光大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都在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天津濱海三大擴容園區加大了園區所在地投行隊伍的投入力度。券商一方面全力準備已完成股改企業的備案材料,爭取更多的推薦擴大試點后的第一批掛牌企業,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尋找更多的儲備項目。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企業的篩選也有一定條件,主要重點關注企業是否有規范運營、內部控制和加強信息披露管理的意愿,而不是簡單掛牌圈一筆錢?!绷河抡f。(浦泓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