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三位一體求突圍 半年凈利同比降14%
8月8日,港交所半年報發布會上,行政總裁李小加花了很長時間解釋港交所未來幾年的發展計劃。這個計劃可以用一個“魔方”模型來概括。
“港交所正構建一個包括全方位產品種類兼縱橫雙向整合的交易模式。”李小加介紹,在橫向,港交所會發展股本證券、定息產品及貨幣以及商品等三類產品;在產品深度上,港交所將會在上述每類產品中,在現貨/實物交收、衍生產品和指數三個方面進行發展;而在垂直方向上,港交所致力于發展場外、結算和場內交易三類市場。
對于港交所今年6月宣布的對倫敦金屬交易所有限公司(LME)的收購計劃,李小加認為,在目前的中國離岸市場,人民幣存款、債券、貨幣、利率、股本證券和商品等產品,目前處于緩慢自然發展的狀態。LME可以作為催化劑,進一步擴大港交所生態圈內不同資產類別的離岸內地資本或人民幣資金投資規模?!斑@樣做,才能加快中國資本賬戶開放進程?!崩钚〖诱f。
純利下降14%
在港交所的業績方面,毫無懸念,受全球資本市場萎靡氣氛影響,今年上半年,港交所凈利潤同比下降14%,至22.16億港元。
但這已高于大部分券商之前的預期。彭博社綜合券商預期,港交所上半年業績可能倒退約19%。建銀國際甚至預期港交所上半年業績可能倒退20%,并將其評級下調至“跑輸大市”,目標價從100港元下調至90港元。
“環球經濟不穩(尤其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繼續是金融市場的焦點所在?!备劢凰飨芩蓫彵硎?,受此因素影響,投資者的可承受風險水平下降致使2012年上半年市場活動量不斷減縮。
業績報告顯示,港交所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及股票期權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分別同比下降23%及20%,至567億港元和231856張。但衍生產品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則按年上升6%,至265609張。
在收入減少的同時,港交所過去一年的營運支出上升13%,至10.32億港元。據港交所副財務總監鄺有成介紹,在所有分類支出中,增長最快、占開支最多的部分是雇員費用及相關支出,該項增幅高達14%,占總開支比例約57%,至5.93億港元,其他支出如樓宇支出、折舊和資訊科技及電腦維修保養支出增幅分別為13%、12%和6%。
港交所盈利下降的同時,營運成本在增加,引起了業績會上不少分析師的關注。
“雇員費用增加主要是受增聘人手影響?!崩钚〖咏忉尩?,目前,LME的執行工作已逐漸開始,需要增聘不少員工。他透露,2011年底,港交所的雇員為997人,今年上半年,該數字已上升至1083人。
“我們會減少招聘數量,但個人成本可能不會比上半年低,因為這些都是市場稀缺人才?!彼嬖V記者,公司還非常缺人,下半年還會繼續增聘員工,但新員工的數量會遠遠小于上半年的增幅,公司會在人員成本方面進行檢討,尋找可以騰挪的空間。
LME純利前景可觀
收購LME所產生的資金問題和投資回報周期亦是關注焦點。
今年6月,港交所宣布以166.73億港元收購LME。半年報中披露的截至6月底,該公司為收購支出了1.1億港元。李小加透露,約有兩至三成的開支需要在年底前支付,其中不僅包括收購費用,還有法律顧問費等。
對于支付方式,李小加反復強調,有關融資方案目前仍未確定,不會用現金全數支付,可能用債券形式,亦不排除增發新股的可能。
在運作方面,李小加透露,7月25日LME股東投票贊成收購后,目前港交所正待英國金融業管理局審批程序,預期在11月中至月底,可完成交易。
“LME短期對集團盈利貢獻不大?!彼硎荆衲晟习肽闘ME交易量增加了16%,其中在7月2日推出客戶合約的新交易所用戶收費已帶動收入上升三成,預計推行一年后,按年凈利潤可大增三倍。
魔方指未來
李小加用了一個“魔方”來解釋新的三年計劃。
在股票方面,港交所將IPO、人民幣證券、內地企業在港增發、股息/波幅指數期貨視為未來核心業務,而與滬深交易所合資的公司、人民幣ETF和金磚國家(BRIC)聯盟業務則積極發展中。港交所也表示,未來將在股市指數結算方面與內地進行聯通。
在定息產品和貨幣業務上,港交所基本上還處于發展或計劃階段。但其強調,除點心債外,未來將發展人民幣貨幣期貨、利率掉期及外匯產品等。而仍處孵化階段的則包括離岸人民幣指數和外匯指數。市面上雖已有多間大行推出離岸人民幣指數,但港交所仍欲分一杯羹。
在商品業務方面,LME將成為其最關鍵舞臺。在LME已經成熟的商品期貨和商品指數業務上,港交所將打造LME的期貨和指數結算業務。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仍以資金從境外回流內地為主,難免對人民幣匯率和內地資本市場帶來沖擊。分析指,從港交所的宏大發展藍圖可見,其下一步與將人民幣資金在境外自行循環,達致人民幣真正的國際化目標一致,即不僅在境內,在境外人民幣也被機構用作大規模的交易和結算用途。
李小加表示,今年第三季港交所將推出人民幣期貨產品,兩年后可推出人民幣商品期貨,而和深交所、上交所的合營公司,亦將于明年第一季推出期貨產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