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建IPO啟動 兩核電央企逐鹿資本
繼6月初,中核集團IPO計劃曝光后,另一家央企——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建)上市也啟動計劃,即將進入申報程序。
“按目前進程,中核建整體上市計劃已走在中核集團之前,其有望成為核電行業投資重新開閘后首家上市的企業。”8月6日,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中核建已于7月中旬向北京證監局提出IPO申請,并獲接受。
按照北京證監局有關要求,企業向證監會提出IPO申請前需在該局報備,報備期一般三個月。
“不出意外,中核建將在10月向證監會遞交IPO申請。”8月6日,中核建一位人士向記者證實。
一直與其爭奪核電行業投資開閘后上市第一股的中核集團,自6月初通過上市環保審核后,就未再有任何動向。
“不管誰率先上市,都意味著因核安全問題被嚴控的核電行業投資,即將迎來全面‘解禁’的‘春天’。”中核集團有關負責人士如此評價道。
紅塔、信達入圍保薦
“中核建與資本市場對接步伐上,一直都走在中核集團前面。”上述中核建人士坦言,公司上市主體平臺為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公司(下稱核建股份),核建股份的改制成立比2011年底掛牌設立的中核集團上市平臺——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早了近一年。
早在2008年5月,中核建的股份制改制便啟動,其重組改制的首要目標是整體上市。
經過近兩年重組,2010年3月,中核建向國資委上報關于主營業務重組改制、設立股份公司以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方案。
2010年12月21日,核建股份獲國資委批準設立,IPO方案同時獲得通過。2011年1月19日,核建股份掛牌成立,注冊資金21億元。
中核建IPO啟動 兩核電央企逐鹿資本
此后,中核建將工程建設及其配套的核心業務及相關資產、人員等經營要素整體投入核建股份。
“中核建投入的資產主要包括以工程建設為主營業務的8家二級單位,以核電工程建設配套為主營業務的2家二級單位,約占中核建集團總資產82.61%,中核建持有核建股份約79.2%的股份。”上述接近中核建的人士透露。
股份公司成立后,IPO整體上市的工作在集團內獲得更大力度推行。
“2011年初,核建股份向證監會協商溝通上市安排,但由于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影響,被迫暫停。”上述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
2012年3月,“安全高效發展核電”被明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核電項目投資逐漸放松。
“二季度,我們溝通達成共識,證監會同意股份公司上報材料,目前也在按申報材料之前的報批程序走流程。”上述中核建人士告訴記者。
但核建股份的申報流程并非如預期般順利。“按計劃,本來6月就可向證監會上報IPO申請并進行初審,但到目前,才向所在地證監局報批,這一流程比原計劃晚了幾個月。”該人士補充道。
據本報記者獲悉,在大項目上無太多建樹的紅塔證券、信達證券,被圈定成為中核建IPO保薦人,國楓律師所將負責法律顧問工作。中金、中信、中銀國際等以往大盤股保薦承銷的常客,暫時被排除在中核建上市的中介名單外。
30億股發行規模或變
“發行規模還沒有確定。”上述中核建人士表示,2012年以來,IPO規模因市場環境變化有較大調整。
記者之前從有關渠道獲悉,中核建發行規模或將達到30億股。
“30億股的發行規模是2009年底,股份制改制方案向國資委報批時確立的初步計劃。兩年多來,這個發行方案根據市場和公司自身需求等不斷調整。”上述人士坦言,中核建的融資規模不會特別大,“融資總額在數十億元級別吧。”
該人士還透露,募資將集中投向在已開工的部分核電站項目建設。
“雖然有關核電限制的政策未完全松動,且年內大規模放行核電項目電站建設的可能性較小,但這僅是基于相關規劃的進展和開禁第一年的謹慎考慮。”早在今年6月初,上述中核集團負責人士便向記者坦言,按投資的周期性效應,2014年后到2020年,將迎來核電投資的新高潮。
核電企業如能在核電投資高潮到來前,獲得足夠的資金,便能具備產業提升和更大的競爭優勢。
鑒于此,國內幾大核電企業早已拉開逐鹿資本市場的架勢。
2012年初,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明確表示,整體上市準備工作正穩步推進,將在年底前具備上市條件。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早在2009年就傳出有意上市的消息,去年,中廣核旗下的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已在港借殼上市。
此外,核電運營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公告,將核電資產擬通過增發重組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
爭奪核電行業投資重啟后上市第一股的中核集團,6月初通過上市環保審核。其當時曾因媒體誤解其1700余億IPO融資額,引起軒然大波,而后被證實IPO擬融資160億元。
“中核集團正考慮是否采用A+H股同步上市的方案。”據一位接近中核集團的知情人士透露,中核集團融資額較大,如果僅著眼A股,融資壓力過大,A+H比集中融資風險小。(羅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