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賬戶六成空倉 信心危機如何化解?
記者采訪中發現,雖然近段時間A股市場未出現恐慌性下跌和資金大規模逃離的現象,但股票賬戶交易卻呈現萎縮的趨勢。有機構發布數據顯示,當前大約有六成的A股賬戶處于空倉狀態。專家指出,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重塑股市信心不僅能夠維護資本市場穩定,也是增強企業融資能力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必要之舉。
股市賬戶交易冷清 市場吸引力處于歷史低位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登公司”)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近一年時間內,共有5092.05萬個A股賬戶參與了股票二級市場交易,這一數字僅占六月末A股有效賬戶的37.52%。
“據我們實際觀測,目前活躍的A股市場賬戶僅僅占到總量的15%左右,大部分中小投資者處于持倉觀望狀態,或者直接將資金劃轉到儲蓄賬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證券公司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數據還顯示,今年六月末,持倉A股賬戶數為5662.74萬戶,環比減少17.78萬戶,占全部A股有效賬戶的比重為41.72%,這一比例已經連續六個月出現下降。這意味著,大約有六成的賬戶處于空倉狀態。
“隨著今年以來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多次下調,股市并不缺少資金。這些數字充分表明市場交易是非常不活躍的。”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建軍(微博)說。
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包括散戶在內的新銷賬戶數為22.74萬,新開賬戶數為331.65萬。這組數字在2011年分別為29.82萬和631.93萬,在2007年為12.38萬和1880.38萬。由此推算,當前股票市場的吸引力約為去年的一半、5年前的六分之一。
股市受困中長期壓力 投資者信心有待提升
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分析,股票交易活躍度降低與市場信心密切相關。國信證券投資顧問陳玉輝對記者表示,過去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市場交易不活躍的現象經常發生。但近段時期的特點是,中小投資者不再會因為利好消息的出臺而踴躍入市,這反映了普通股民的成熟度有所增加,但也意味著股市擴容、大小非減持等因素對中小投資者的積極性造成一定的傷害。
銀河證券分析人士指出,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過多,分紅行為過少,股民只能將買賣股票的價差作為投資的主要目的。這造成股民長期投資的信心不足,一旦市場行情不好,還會引發資金逃離的風險,加劇市場動蕩。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7月中旬,共有539家上市公司披露今年中報業績預警,其中預增家數92家,占比僅為17%,這一比例是近八年以來的最低值。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將會有所上升。
上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屠駿認為,“美元逐步走強也將成為A股市場中長期的壓力因素。”他分析,一方面,歐債危機持續,全球經濟前景尚不明朗,投資者傾向于拋售風險資產,轉而持有美元資產。另一方面,美元走強將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在A股中占有重要權重的資源板塊業績也會形成壓力。
多措并舉恢復資本市場造血功能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永壯認為,經過20年的發展,股票市場已經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金融資產配置、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更是企業成長的助推器。當前經濟環境下,恢復股市信心不僅僅是維護投資者的利益,更是樹立中國經濟穩步增長的信心。
專家指出,2011年上市公司利潤大約是2萬億元。如果估算上市公司把利潤的60%即1.2萬億元作為紅利分配出來,如果分紅新政策持續2-3年,就能徹底改變股市投資文化。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者就可能改變炒作交易的心態,從長期投資角度選擇和持有股票。
李永壯認為,任何政策刺激對股市來說只是短期效果,提升股市信心最終要靠上市公司業績的提升。比如,可在教育、醫療等民生改善領域加大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強化經濟增長后勁的同時,為擴大消費解決后顧之憂;推行結構性減稅政策,增強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活力。
李建軍(微博)等學者建議,機構投資者對維護股票市場穩定的作用很大,目前全球主要股市都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而A股市場依然是個人投資者占多數的市場。建議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讓更多的企業成為股票投資的主體;同時,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增加股票市場資金量。(徐岳 鄧中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