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逾22萬戶股民說再見
券商陷股市寒冬
李麗(化名)2007年起在一家券商的營業部工作,至今已在這行干了5年。今年,以往沒有的事情出現了:年初至今,她所在的營業部沒有人領到過一分錢績效獎金。
“今年全行業的情況比2008年嚴重得多。”李麗表示,2008年雖然證券行業下滑非常嚴重,但畢竟在2007年曾有過爆發式的增長,各家營業部都積累了一定量的存量資金,而且營業部數量有限,另外費率標準也比現在高出不少。
而2008年至今,除了2009年有一個小牛市之外,中國股市持續低迷。此外,2009-2010年的傭金大戰直接拉低了目前存量資金的平均費率,隨著客戶資產的不斷縮水,券商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但即使如此,大部分券商也不敢大規模裁員或裁撤營業部。與之相反的是,隨著證監會放松對券商經紀業務的管制,更多券商已經計劃開始新一輪的跑馬圈地。
1
2000多萬戶一年未操作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登公司”)日前公布的月度數據顯示,從今年年初開始計算,上半年共有22.22萬戶股民告別A股。不過,上半年新開賬戶數為331.65萬,遠超銷戶的數量。但與之相比,客戶交易量的明顯下降,對各券商營業部的影響更為致命。
中登公司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末,在持倉股民中“最近一年未參與交易A股的有效賬戶”達到1433.35萬戶,這一數字到了6月份突破了2000萬戶,至2080.74萬戶。另外,在開戶數增加的同時,活躍賬戶卻從4700萬戶跌落到3650萬戶。7月第一周,A股持倉賬戶占比降至34.06%,這也是自2008年初有此項統計以來的最低。
從結構上看,整個6月份,“大戶”數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其中,6月末持流通市值在1000萬-1億元的自然人賬戶較5月末整整少了1752戶;1億元以上的賬戶較5月少了28戶。
對于已經持續低迷許久的A股而言,這一情況無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是交易活躍的大資金的離去,使得券商在A股交易量銳減、手續費收入大幅下滑之外,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及一些費率較高的定向理財產品的銷售也受到了影響。
李麗向記者透露,自己所在的營業部上半年經紀業務的收入只有200萬元左右,而在2007年,這大約只相當于大型營業部一天的收入。“下半年還不見得能達到200萬,全年下來持平都很難。”李麗說。
2
多項業務持續低迷
“肯定會有一些券商的營業部比我們好,但我相信會有更多的營業部不如我們。今年很多營業部會出現虧損,這一定是大概率事件。”李麗表示。
從2010年開始,各券商的營業利潤就不斷下滑。受此影響,券商營業部的客戶經理、投資顧問等人員的收入持續性銳減。譬如,一位2010年在某券商營業部負責開戶的實習員工,年底分紅約為1萬元,2011年,他轉為正式員工,年終獎金卻降為5000元,今年以來,他沒有領到過一分錢獎金。
此外,今年以來,基金公司發行的產品主打債市,股票型基金的倉位水平及交易頻繁度均有所降低,券商的機構業務及研究所等業務也因此受到沖擊。多家券商研究所的相關人士都透露,研究所的人事和財務有不同程度的凍結。此外,受股市低迷的影響,雖然新股發行的審核節奏未降,但過會待發的公司數量卻不斷增加,券商的投行業務收入難以兌現。市場低迷還降低了新股的發行價,大規模超募的局面已不再出現,這些因素都降低了券商的投行業務收入。
今年上半年,19家上市券商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合計出現下滑。目前已公布業績快報的公司中,過半數的業績出現下滑。
3
營業部逆勢擴張
即便如此,除個別小券商出現了減薪裁員的情況外,大部分券商仍有增加營業網點、覆蓋更多地區的計劃。
今年5月,券商創新大會召開,確定了新型營業部開閘、放行非現場開戶、新設營業部松綁這三項政策將陸續推出。而在它們推出之前,已有多家券商的經紀業務負責人在全國進行了考察,同時很多現有營業部也做好了人員數量較少、輻射居民社區的新型營業部隨時上馬的準備。
增設這些網點需要配備大量的人員,這也是整個券商行業未出現大規模裁員的主要原因。李麗說:“你不知道行情會在什么時候爆發。一旦行情爆發,這些網點的數量將決定你的收益及市場占有率。到時再招聘、培訓完全來不及。所以即使虧損,也要先將網點的鋪設及人員的安排做好。”
與此同時,隨著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推出,新三板上馬在即,以及券商代銷金融產品業務的放開,券商營業部的輻射能力也顯得越加重要。
李麗的大部分同事都已經失去了入這行時的理想和預期,變得開始“混日子”。但與此同時,另一些擁有資源和能力的人開始嘗試為投行等業務部門尋找合適的IPO、中小企業私募債業務及新三板客戶,獲取業務提成。
不過,隨著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找到合適的項目也變得越來越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