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加快證券化步伐 上海國資股將迎整體上市
1至6月,上海市國資系統實現了營收、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的雙增長。上海市國資委昨日“加快證券化步伐”的表態,再度激發了外界對上海國資股并購整合的想象空間。今年4月,作為金山區國資委下屬唯一上市平臺的金山開發被連番炒作,股價大幅上漲。
二季度環比情況好轉
昨天上午,上海市國資委通報了上半年國資運營情況。上半年,市國資委全系統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累計實現營業收入7727.20億元,同比增長10.2%;利潤總額443.49億元,同比下降6.6%;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223.16億元,同比增長3.3%。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國資系統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6%,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3%,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微降0.5%。這意味著,二季度上海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積極應對,營收、凈利潤等指標環比好轉。
同時,上海市國資委繼續推進證券化工作。今年,國資委設定的上海國資證券化目標為,上海市地方經營性國資證券化率達由34.7%提高到38%。去年,全市地方經營性國資證券化率由30.5%提高至34.7%,證券化額超過300億元。初步計算,今年證券化額當超過230億元。
圍繞上述目標,今年上半年海通證券完成發行H股、國資委下屬華虹集團控股的華虹計通實現創業板上市。隧道股份、交運股份、上柴股份紛紛完成非公開發行,海立股份等公司非公開發行方案獲中國證監會通過,上半年融資158.72億元,涉及資產78.54億元。
此外,上海市國資委在推動企業重組聯合,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增強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夯實監管基礎和全力保障職工權益等其他四方面的工作也取得成效。例如在調整國資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方面,上半年市國資委系統已穩妥退出“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等3個行業,國資行業分布收縮到61個,調整清理非主業企業90余家。
三季度加快證券化步伐
對于三季度工作重點,上海國資委將圍繞著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著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等三方面展開工作。其中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方面,上海市國資委表示將加快證券化步伐。
具體而言,市國資委提出,以建立“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為目標,進一步加大開放性、市場化重組力度,優化國資布局結構,不斷完善國資監管體系建設,提高監管效率和水平。具體包括加快開放合作、加快證券化步伐和加快治理建設。
上海市國資委還將繼續推進開放性、市場化重組。事實上,在上半年,企業集團通過開放性市場化重組,進一步增強了核心競爭力。包括上汽集團先后在煙臺、武漢等地開工建設生產基地;上海電氣在印度建立本土化經營企業,進一步擴大電站設備制造國際市場份額;光明食品集團成功收購英國維他麥60%股份;申能集團與河北港口集團、同煤集團、中海集團合作,實現煤港航電有效銜接等等。
繼續推進集團整體上市
在加快證券化步伐方面,市國資委三季度將繼續推進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同時,還將優化整體上市公司管控模式,實現從資產管理向股權管理、價值管理轉變。去年,上港集團、上實集團所屬上海醫藥、光明食品集團所屬上海梅林等12家上市公司重大重組,尤其是去年年初,一批國資上市公司曾集中停牌策劃重組事項,其中包括整體上市進程中的二次重組。相較而言,今年至今尚未出現過類似情況,這或許給三季度的證券化步伐推進留下了一定空間。
今年年初,上海市國資委在證券化方面曾提出,將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包括通過定向增發引進戰略投資者、換股收購有效資產,增強上市公司發展后勁,同時加快整體上市公司存續資產處置和管理,這或許意味著未來證券化之路并不僅限于橫向拓寬,也將向縱向推進。
同時,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上海市國資委將緊抓市場、調整、創新、管理和服務五個方面。具體包括以發展海外工程為重點,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穩妥退出“黑色金屬冶煉業”等行業、國資行業布局控制到60個以下、調整清理非主業企業累計達到150家;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鼓勵企業創新發展;以信息化和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為抓手,優化企業管控模式與內部管理流程;搭建產融結合平臺,鼓勵支持企業集團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等具體措施。(趙一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