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逼近調價節點 分析稱或下調620元/噸
三地的原油均價變化率在5月24日已下滑至4%以下,但發改委對汽柴油零售價的下調卻一直沒有啟動。不過,市場普遍預計的6月9日的調價窗口應會如期開啟——能源咨詢機構安迅思息旺昨日傍晚稱, 有關部門預計在6月9日凌晨下調成品油零售價,按公式推算降幅在620元/噸,折合汽油0.45元/升,柴油0.52元/升。
多家券商及分析機構指出,由于定價機制的不夠完善,調價時間滯后了約2周。其判斷,定價機制的改革或在今年下半年啟動。
會降多少?
對于此次油價下調的幅度,中宇資訊油品市場分析師王金濤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該公司的成品油監測模型顯示,最近一周,據原油價格及匯率等因素測算的參考幅度,一直徘徊在580~620元/噸,由于調價已是一觸即發,預計參考幅度不會再有大的波動。假如以600元/噸的降幅計算,各地93號汽油的降幅可能在0.48元/升,而0號柴油約降0.51元/升。
截至6月6日,三地原油均價為101.43美元,下調幅度為8.57%。
目前,北京90號汽油及0號柴油的零售價為10050元/噸、9290元/噸,如果以現有原油均價變化率下調8.57%來看的話,降價8.5%,汽油和柴油降幅應在780元到850元/噸之間。
不過,國內在調價時,也未必完全參考原油均價變化率來確定降幅。比如在5月8日,三地原油均價為下降4.01%,而5月10日發改委對汽柴油售價的降幅為3.6%左右,后者的降幅少于均價下調幅度。
多位券商及機構分析師對本報稱,指望政府的汽柴油零售價降低到800元/噸是不太現實的,但因目前國內的貨幣政策有所放寬,加上大幅降價或能引發一些基礎能源消費品的價格走低,無疑會促進終端的消費熱情,也符合國家“穩增長“的政策,所以降幅在600元到700元/噸有較高可能。
調價難與國際接軌
盡管發改委在5月初已做了一輪汽柴油的降價,但仍難以跟上國際原油價格下滑的步伐。
5月10日,我國發改委剛剛對汽油和柴油實行了330元/噸和310元/噸的下調。之后,國際原油價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繼續大幅下挫,這使得我國定價機制的滯后性被暴露無遺。
記者查詢后發現,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油價從5月10日的93美元/桶,直線下滑到了5月24日的89美元/桶,隨后的9個交易日內再度下挫了4美元。截至昨日,WTI的收盤價為85美元/桶。
而布倫特油價同樣在5月10日的112.73美元/桶價位上,下降到了昨日的100.64美元/桶,下跌幅度高達10.7%。兩種重要國際原油價格參考指數的重挫,也令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油價紛紛隨之下調。銀河證券分析師裘孝鋒告訴本報,美國汽柴油價會實時與原油價一致調整。而我國香港地區的汽柴油零售價下調的頻率,也要高于內地。
“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這是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核心內容。
而從實際情況看,三地的原油均價變化率,在5月24日時就已下滑至4%以下。但因5月24日相比5月10日僅僅過去了10個工作日,不符合現有定價機制的“22個工作日”這一要求。因而,政府也只能按兵不動。
事實上,假設國際原油價格在5月24日之后繼續上揚的話,三地均價變化率將高于-4%,其結果是,消費者可能將錯過6月初的這一輪汽柴油最高零售價下調(或在6月9日)。
而對石油公司來說,如果國內錯過汽柴油零售價的下調,雖然其可利用時間差,在短期內購買到便宜的原油用以加工為汽柴油產品,但到終端市場(如加油站)時,由于消費者對高昂的汽柴油價不買賬,反而會選擇那些打折的民營加油站,這也會讓兩大石油公司很受傷。
不過,本報此前曾報道,我國正在對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微調。預計將會考慮對調價周期(22個工作日)及三地原油均價變化率(4%)縮短,從而使得國內汽柴油零售定價與原油油價的變化進一步接軌。(王佑 金慧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