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加速 多省市“暗戰”先行區
據5月13日中、日、韓正式簽署的投資協定,三方同意年內將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而這意味著自由貿易區先行區的落地將加快。
目前遼寧大連、江蘇連云港,以及山東的青島、威海、煙臺等多個城市,均傳出要申請成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的說法。有媒體稱,天津和上海也有備選成為上述先行區的可能。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廣杰認為,山東半島的青島、威海、煙臺整體成為先行區可能性最大,“主要原因是半島區域與日韓合作產業和科技配套的基礎,加上區位優勢比較好。”
國際經濟與貿易問題研究專家、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徐復指出,自由貿易區是國家與國家簽署的,協議簽訂之后將覆蓋全國各個省市地區,先行示范區爭奪激烈,是因為落戶地相比其他省市,可提前獲得國家扶持,贏得發展機遇。
或落戶山東
由于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加速,目前各地對于申請成為自由貿易區的先行區的呼聲也日漸強烈。除山東的青島、威海、煙臺外,上海、天津、大連、連云港等多個城市也加入角逐。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專家張建平稱,目前不少省、市、自治區都在做前期研究。
江蘇連云港市市委書記王建華此前透露,當地已向國務院申請在連云港設立中日韓自貿區先導區,使連云港口岸與新疆霍爾果斯口岸東西呼應,促之成為東亞經濟共同體的戰略支點。
而山東經貿部門制定的《關于進一步提升與日韓經貿合作水平的意見》,也早已提出“主動融入泛黃海中日韓經濟圈,推動三國地方間次區域合作,爭取未來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在山東實現 早期收獲 ”。
目前相比其他省市,山東半島與日韓兩國區位優勢較為明顯,而大連、連云港以及天津,與日韓也有不錯的關系。
青島社科院的一位人士稱,山東半島的藍色經濟區,本身就包含了建設自由貿易合作區的構想,國家層面已經進行了確認。
2011年國務院通過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提出,深化海洋經濟技術國際合作,建設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試驗區,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綜合樞紐、國際物流中心、國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價格形成中心,構筑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平臺。
這在高層的講話也得印證。5月1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四屆中日韓工商峰會上致辭稱,中方倡議利用中國山東毗鄰日韓的區位優勢,建設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并積極考慮在日韓選擇合作的區域,建立三國產業合作基地。
張建平亦表示,從研究來看,先行區落戶在山東多個城市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作為半島藍色經濟的一部分,多個城市作為試驗區,與日韓的產業合作具有基礎,集群度高。
比如威海、青島、濰坊、煙臺等作為藍色經濟區的城市群,建立保稅區,可以成為與日韓經濟的跨海經濟合作區域。
道路并不平坦
中日韓同處東北亞,與北美、歐洲并稱為世界三大經濟圈,但經濟一體化的深度和廣度卻遠不如后兩者。
根據外交部5月9日發布的《中日韓合作(1999-2012)》顯示,三國間貿易額從1999年的1300多億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多億美元,增長超過4倍,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日、韓最大貿易伙伴,日、韓在中國貿易伙伴中分別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但即便如此,三國間互相投資比重在本國對外投資額中也占少數。
2002年底,在中方倡議下,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同意就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開展可行性研究。今年即將啟動的談判,無疑將加強三國之間的貿易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而圍繞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亦將為相關地區的產業升級換代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并進一步激發地方的經濟潛能。
山東或首先從中獲利。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組織調研組已深入威海和青島等地,就中日韓經濟合作試驗區的專題調研。
參與調研并率隊的張建平稱,調研內容包括試驗區的產業優勢、基本構想、試驗區方案設計、規劃布局等相關主題。
徐復指出,沒能入選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行區的省市也不必擔憂,未來也可以積極籌建自由貿易園區,加強與日韓的合作,“而一旦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成功,先行區之外的其他省市一樣可以享受優惠政策。”
不過,徐復強調,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從談判完成,到最后完全實現貿易“自由”需要很長的時間,比如至少需要十年才能過渡到真正的“零關稅”,包括貨物、貿易、投資等各個方面,因此建設自由貿易先行區的路并不平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