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房企可降價空間均超50%
近日,中國房產信息集團(以下簡稱中房信)發布報告稱,政策調控未見放松,行業內“以價換量”的呼聲日漸高漲。但是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是否均一致上演降價潮,則依然值得探討。他們的報告選取了全國13家標桿上市企業進行討論,最后得到的一個結果是:富力、招商、綠城、世茂、龍湖、中海可降價空間均超50%,其中中海地產的降價空間更是高達59%。
報告在五大假設條件背景下(詳見數據說明,這也是本次研究報告成立的前提),對這些企業的土地費用、建筑安裝工程費、裝修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以及財務費用六項進行了研究對比,且根據這六大項成本總和(即平均成本)占企業均價比例,對這些企業的降價空間做出了排名。
這五大假設條件是:
(1)宏觀背景:假設今年宏觀經濟和政策背景保持目前的趨勢。中央年內將保持較為嚴格的調控措施,使房地產市場發展進入健康有序的軌道。
(2)建設速度:假設項目從拿地到上市銷售需要約1.5年左右的時間,故在今年銷售的項目主要是在2010年間新增的土地儲備。
(3)三費成本:假設2012年企業三費使用效率與2011年基本相同,其中財務費用我們采用“利息資本化”的方式進行統計。同時假設房企新增土地款的60%以及項目所有的建安和裝修成本均通過借貸完成,而其利率與去年企業自身借款利率和借款年限相當。
(4)建安成本:假設所有企業在同能級城市開發同物業類型的項目,其建安成本相同。且別墅與多層如果在同能級城市,建安成本相當。
(5)裝修成本:假設所有企業在2010年間新增項目的裝修比例以及裝修標準,與企業2011年在售項目基本相當。
3、 平均成本:包含單位土地成本、單位管理成本、單位銷售成本、單位利息成本、單位建安成本以及單位裝修成本。
4、 降價空間=1-平均成本/平均售價,未考慮相關稅費的因素。
報告結果顯示,在房地產企業的眾多成本中,土地成本對企業利潤控制影響最大。從13家企業總體的成本分布來看,土地成本占房價比重達23%。13家企業中,六成企業的比重低于23%,其中比例在16%或更低的亦有4家。由于油價、建筑材料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目前建安成本占房價的比重在13%左右,其重要性僅次于土地成本。而在推崇綠色住宅的背景下,房企普遍會對產品進行一定程度的裝修支出,該部分成本亦有5%左右。三費成本占房價比重為12%,由于行業內政策調控,借貸利率上升,利息成本成為三費中主要支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