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正研究養老金入市稅收減免
5月7日,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以下簡稱:保護局)負責人對網友提出的涉及資本市場的熱點問題進行了集中回應。這是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第二次對網友留言進行集中回復,涉及“保護B股投資者利益”、“中小企業私募債券”、“降低證券民事賠償訴訟成本”、“跨境ETF產品”等10大方面。
養老金是中堅力量
有網友問:“我們不斷提倡地方養老金和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股市,但是為什么遲遲沒有動作?”
保護局負責人表示,從境外情況看,養老金是最常見的機構投資者,許多養老金將其資產委托給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等資產管理機構進行投資,其中歐美國家養老金的委托投資比例較高,2010年退休金占美國共同基金資產的40%。這些養老金機構在投資方面有較高的專業運作水平,其避險能力也比較強,是成熟市場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
保護局負責人還表示,境外養老金對投資我國資本市場也有濃厚興趣,許多境外養老金已通過QFII制度投資我國資本市場,一是直接申請QFII資格,目前已有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等6家境外養老金獲得QFII資格及7.5億美元投資額度;二是通過購買QFII發行的投資境內的基金等產品,間接投資我國資本市場。
保護局負責人進一步指出,無論是從養老金的運作需要,還是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目標看,都需要積極培育包括養老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目前,我們正在與有關部門探討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稅收減免等方面的措施。當然,養老金入市并不代表百分之百全投股票,不同的組合、不同的基金,投資要求也不相同,投資方向還包括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等在內的債市,還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組合存款、現金等等。關于引入銀行理財產品方面,相關部門正在研究,關鍵在于充分揭示風險,并讓投資者自行選擇判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