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存差異 A+H股或現單一市場退市
一些同時在香港和內地上市的A+H上市公司,由于A股和港股適用的退市規則并不相同,很有可能出現一家公司在A股退市而其H股依然在港上市交易,或者其H股退市而A股依然交易的情況。
A+H上市公司的數量無論是在內地A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上的占比都非常小,而且此類公司多以國企、藍籌股為主,它們觸發滬深證券交易所新出臺的退市機制的可能性也極小,因此,即使個別A+H股出現問題要被退市,也不會給兩地市場帶來沖擊。
日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布了《關于完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及《關于改進和完善主板、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業界對此給予高度評價,有專家指出,這是繼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后又一個重大制度變革。但也有業內人士提出,新出臺的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可能會涉及A+H股,由于香港和內地監管存在差異,可能會出現A、H股不同步退市的情況,并由此引發跨地區跨市場監管、套利甚至投機等現象。
就此,證券時報記者昨日采訪了多位長期關注A+H股市場發展的業內人士,他們認為,新的退市方案不會給A+H股跨市場監管帶來太大的挑戰和沖擊。
A+H股或現單一市場退市
“新退市制度推出并得到嚴格執行后,A股的退市公司數量會逐步增加,這也會帶給市場一些疑惑,比如:一些同時在香港和內地上市的A+H上市公司,由于A股和港股適用的退市規則并不相同,很有可能出現一家公司在A股退市而其H股依然在港上市交易,或者其H股退市而A股依然交易的情況。”東航金融海外金融部經理廖料告訴記者,在香港的退市規則中,并沒有“因連續虧損”而退市的規定,這就令A+H股存在從某個單一市場退市的可能性。
不過他認為,即使出現這種情況,對于市場的心理影響多于實質影響,因為類似情況其實早已存在多年。比如:在多個交易所上市的一些公司,常常會自愿從某一市場摘牌——早在2007年,之前同時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美國惠普公司就選擇了自愿從納斯達克退市而繼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11年,中國概念股安防科技也選擇自愿從納斯達克迪拜交易所退市,但繼續在紐交所掛牌交易。廖料說,“盡管現在看來仍有難度,但未來確實會存在將退市的A股或H股股份轉移到另一市場繼續交易的可能性?!?/p>
單一市場退市影響有限
香港富昌金融集團投資策略師莫勁松表示,由于內地和香港市場對于企業上市的要求和標準不一樣,退市的標準當然也可以存在不同。例如有的A+H股是“先H后A”的模式,也有的是“先A后H”的模式,并非都是A、H股同時登陸兩地股市?!八裕瑥脑瓌t上看,此類股份如果退市也不一定非要在兩地市場同時退市。也就是說,理論上可以只在一個市場維持上市地位。這樣也只是停止了公司股份在個別市場上的交易,但股東的權益并沒有出現實質性的改變,不會影響到公司按照股份制和契約精神進行管理和營運?!?/p>
招商證券香港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溫天納表示,在成熟的國外市場上,企業股份終止上市有各種原因,比如公眾股東人數低于要求、股票交易量低于規定的最低標準、上市公司失去持續經營能力、企業破產清算、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欠佳、不履行信息披露義務、違反法律及上市協議等等。他介紹說,在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一般必須經過復雜的法律與監管流程,經監管機構、法院和股東的同意退市后可以轉到美國場外交易電子報價板市場(OTCBB)、粉單市場(Pink Sheets)等場外交易市場(OTC)繼續進行有限度的“掛牌”,這也成為當地證券市場主流的退市途徑。他認為,“任何成熟有效的股市都需要有完善的上市和退市制度,如果退市制度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上市公司就會為了保住上市地位努力提升公司的管理與企業管治水平。這樣,整體上市企業的質量也將更有保證,也能更好地保護股東的權益?!?/p>
港資券商第一上海策略分析師葉尚志表示,如果出現A+H股從單一市場退市的情況,對于市場的沖擊和影響也將十分有限,“相信在推出A+H股上市模式之初,內地和香港的監管部門早就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和問題進行過預估,相信此類股份的退市機制以及可能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也在監管層的考慮之中?!彼赋觯珹+H上市公司的數量無論是在內地A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上的占比都非常小,而且此類公司多以國企、藍籌股為主,它們觸發滬深證券交易所新出臺的退市機制的可能性也極小,“因此,我預計,即使個別A+H股出現問題要被退市,也不會給兩地市場帶來沖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