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退市制度“五一”起執行 16只個股風險大
退市制度8大亮點
1.創業板暫停上市考察期縮短到一年;
2.創業板暫停上市將追訴財務造假;
3.創業板公司被公開譴責三次將終止上市;
4.造假引發兩年負凈資產直接終止上市;
5.創業板借殼只給一次機會補充材料;
6.財報違規將快速退市;
7.創業板擬退市公司暫留退市整理板;
8.創業板公司退市后納入三板。
2009年創業板啟動以來,監管實踐中新問題不斷涌現,有關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周五晚間,深交所發布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創業板公司退市后,統一平移到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將不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借殼"恢復上市。
涉及到哪些內容?在數量已經超過300家公司的創業板里,哪些股票會最先一批退市?
退市標準又硬又靠譜
"沒有好的落實退市制度,是股市做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東海證券重慶營業部總經理陳堂告訴記者,"整體是利好市場的,只有退出,方可良性循環!"
相比以前,創業板監管了更多交易規則,此次涉及退市,執行內容與去年11月征求意見稿方向基本一致,同時也更豐富了創業板退市標準體系。
"在現行的退市制度下,創業板股票還沒有一家退市,這與原先設計創業板時所希望的原則違背,此次退市制度的執行,有的是玩硬的,靠譜。"
陳堂舉例說,比如將原"連續兩年凈資產為負"改為"最近一個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顯示當年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為負",時間明確。
另外,完善了恢復上市的審核標準,有新增條款,同時刪除原規則中不再適用的"退市風險警示處理"章節。取消"退市風險警示處理"制度的同時,及時揭示公司的退市風險等等。
增加退市整理期的相關規定,明確了創業板公司退市后統一平移到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都是新看點。
下周創業板公司將面臨風險
本地財經評論人金志毅指出,公開譴責彈性較大,而不是一個很客觀的標準,交易所有裁量權,而深交所強調,杜絕上市公司通過調節利潤以規避退市,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作為恢復上市的盈利判斷依據,以中介機構會計事務所意見為準。
"近期創業板指數相對一直弱于其他指數,也有這方面原因,退市制度執行也再面臨考驗,整體估值水平還會有一定下調空間,同時當升科技已成首只虧損股,拉響了警報。建議對創業板業績大幅下滑的公司,回避為主。"
金志毅預計,下周此類創業公司還將面臨對此制度的利空壓力,下跌釋放風險,但釋放過后,對整體市場來說,是一個大利好。
16只風險較大個股
當升科技凈利潤增長率-95.6%,連續兩年下滑。
荃銀高科凈利潤增長率-82.65%,連續兩年下滑。
恒信移動凈利潤增長率-75.56%,連續兩年下滑。
大禹節水凈利潤現金含量連續三年為負。
中青寶凈利潤增長率-46.99%,連續兩年下滑。
朗科科技凈利潤增長率連續兩年為負。
國聯水產凈利潤增長率-50.40%,連續兩年下滑。
高新興凈利潤現金含量去年和前年均為負。
國民技術凈利潤現金含量去年和前年均為負。
安諾其凈利潤現金含量去年和前年均為負。
南都電源凈利潤增長率12.66%,連續兩年下滑。
梅泰諾凈利潤增長率0.95%,盈利能力弱。
華伍股份凈利潤增長率-30.32%,連續兩年為負。
賽為智能凈利潤增長率-14.20%,連續兩年下滑。
科新機電凈利潤增長率-18.54%,連續兩年下滑。
歐比特凈利潤現金含量-149.82%,連續兩年為負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