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借道二級資本債掀融資盛宴 今年料融資千萬
“2014年,銀行的日子似乎比以往更加艱難,不僅需要承受不良貸款多地蔓延的風險,而且資本消耗也帶來了監管達標的壓力。”銀行業內的分析人士如此感嘆道。
近日,記者梳理中國債券信息網披露的文件獲悉,今年以來,有8家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二級資本債,募資規模達560億元。與此同時,計劃發行二級資本債的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建設銀行,也有望在今年分別募資200億元、162億元和200億元。
另外,首批試點高達約3700億元的銀行優先股計劃已在推進中,浦發銀行日前率先披露了發行300億元優先股的方案。除了這些渠道補充資本外,還有靜候通過IPO獲得融資的一些銀行,如廣發銀行基本確定A+H股上市融資350億元的方案,爭取下半年登陸資本市場;北京銀行亦將在近期啟動H股上市計劃,擬募資200億元至300億元;以及一些資本金告急的十余家城商行,也將集體有一波近千億的融資計劃。
平安銀行金融市場事業部研究團隊主管李躍認為,“從上市銀行披露的2013年三季報來看,由于存在資本達標的過渡期安排,整體資本壓力不大,個別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存在‘壓線’的風險,對銀行業務開展形成了較大的束縛。隨著對同業、理財等業務監管的加強,銀行資本消耗加大,加上經濟下滑和此前政策消化帶來的不良率上升,銀行面臨的資本金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2013年《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實施后,監管層推出了創新型二級資本工具(二級資本債)來取代次級債,而過去銀行所發行的次級債將逐步從監管資本的計算中逐年按10%的比例扣除,銀監會給予了銀行10年的過渡期。
具體來看,2013年,天津濱海農商行首個試水二級資本債,發行了15億元的規模。今年,采用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金的銀行數量迅速增多。
長城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黃飚分析稱,“以往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依賴次級債、可轉債,其中次級債占附屬資本的絕大部分。由于銀行業金融機構互相持有次級債,風險無法分散,因此,在新的監管要求下,這被認定為不合格的二級資本。現在,包括二級資本債、優先股等創新資本工具的推出,銀行可以有更多選擇,并且可以避免融資對資本市場造成沖擊。”
據WIND數據統計,當前商業銀行次級債存量規模約有1萬億元,其中,五大行次級債的規模約7000億元,如果按照逐年10%的比例從資本中扣除,那么僅工、農、中、建這四大行就將面臨700億元的資本缺口。央行認為,在新資本監管標準不變的情況下,如果5家大型商業銀行保持現有的增長水平和內源融資(即內部資本積累)比例,2014年將首次出現資本缺口405億元。
廣發證券分析師沐華測算,未來5年內,我國上市銀行一級資本缺口趨近3000億元,平安、農行、民生、興業、華夏、浦發銀行的資本壓力相對較大。“現在,上市銀行估值依然面臨持續破凈的局面,為了減輕上市銀行普通股融資壓力,作為合格一級資本工具的優先股試點顯得十分迫切。”沐華分析稱。
(蔡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