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行試水交易所發金融債 中標利率逼近上限
國家開發銀行日前在交易所發行首批金融債券,不過從中標利率來看,結果并不算太樂觀。
12月27日,國開行首次通過上交所招標發行了2年期80億元、5年期40億元固息金融債券,通過承銷團投標確定的2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為5.80%、5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為5.84%,認購倍數分別為1.15和1.27。
多位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開行交易所市場發行利率高于銀行間在預料之中。
對此,有專家認為,國開行試水交易所債市,有利于改善交易所債市深度不夠、流動性較差的狀況,對提高交易所債市的地位,促進兩大債市的互聯互通有積極作用。
首發兩個品種
值得注意是,銀行間固定利率政策性金融債收益率曲線 (國開行)顯示,12月27日當日2年期和5年期品種利率分別為5.7594%和5.7999%。而國開行12月26日發布的招標書顯示,2年期品種招標區間為5.45%~5.80%,5年期招標區間為5.50%~5.85%,不設基本承銷額。
就在這之前兩天,國開行在銀行間市場增發的7年期固息債券中標收益率為5.7876%,全場投標倍數為2.45。記者對比發現,國開行首次在交易所發行的兩期債券中標利率 (5.8%和5.84%)不僅逼近期招標利率區間的上限(5.80%和5.85%),也高于當天銀行間固定利率政策性金融債收益率曲線(國開行)的同期收益率 (5.7594%和5.7999%),甚至高于12月25日發行的7年期固息債券中標收益率(5.7876%)。而在銀行間發行的7年期固息債券中標收益率,卻低于發行當日的銀行間固定利率政策性金融債收益率曲線(國開行)的收益率(5.8005%)。
“這是預料之中的事,眾所周知,交易所是‘零售市場’,銀行間是‘批發市場’,交易所市場的利率普遍高于銀行間的利率。”一家券商的債券交易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盡管目前交易所的參與主體相對較多,但由于體量太小,流動性還遠不能跟銀行間的流動性相提并論,兩者根本不屬于同一個重量級別。
有利“兩市”融合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國開行進入上交所發債,有利于改善交易所債市深度不夠、流動性較差的狀況。”上述交易員認為,此舉對提高交易所債市在我國債券市場體系中的地位,促進“兩市”的互聯互通有積極作用。數據顯示,國開債具有品種齊全、二級市場流動性高等優勢。截至2013年11月底,國開債余額為5.67萬億元,占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比例為20%。國開債也是銀行間債市最為活躍的交易品種之一,2013年1至11月,國開債現券交易量為7.58萬億元,占銀行間現券交易量的21%。
實際上,我國銀行間債市和交易所債市長期處于分割的狀態,目前只有國債、企業債以及部分商業銀行的債券可以跨市場發行。東莞銀行金融分析師陳龍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商業銀行尤其是政策性銀行的債券掛牌交易所債市,可以被解讀為兩大債市在業務上互聯互通的一種表現。
“‘兩市’融合最關鍵的問題是銀行間市場的體量已經太大,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陳龍認為,如果交易所的體量也足夠大,“兩市”接近平衡的話,價格也自然會平衡。
陳龍指出,監管層也希望兩個市場的價格逐漸靠攏,所以此前NCD(同業存單)發行就是以Shibor作為參照,而不是銀行間回購。
在陳龍看來,未來實現“兩市”價格趨同,“兩市”的定價機制需要相互參照,這樣“兩市”之間價差就會逐漸縮小,縮小的一定程度就會形成一個單獨的利率,也就不再是兩個分割的體系。
(記者 張喜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