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收益率逼近歷史高位
中國的債券市場近期一片風聲鶴唳,前兩大發債人財政部和國開行的發行成本都在逼近歷史新高。央行不再可以依靠,同業業務競爭倒逼,債券市場或許面臨結構性的變化。
由于近日債券市場中長期債券利率飆升,國開行發債成本大幅上升,國開行昨日取消了共四期原定于今日上午招標的中長期限發債計劃,改招標發行短期限債券。
國債收益率逼近歷史高位
上周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到4.30%,逼近2008年時期4.60%的高點,脫離基本面和CPI表現的走勢。中國國債發行收益率抬升意味著財政部融資成本更高,而目前中國的國債余額已高逾8.2萬億元。去年,財政部為政府債務支付利息達2734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國開行發債成本的飆升,作為中國最大的地方平臺融資提供商,上周二國開行五個期限金融債招標發行,一年、五年和七年期金融債收益率創歷史新高,而10年期金融債中標收益率還達到5.34%的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進一步看,中央國債公司給出的國開債平均到期收益率上周四升至5.36%的歷史高位。與財政部家大業大不同,發債成本的走高給國開行帶來巨大挑戰,路透稱如果當前情勢長期延續,國開行邊際凈息差將會大幅收窄,甚至不排除出現負數的入不敷出可能。
由于發債成本大幅上升,國開行昨日下午取消了上周公告增發的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金融債招標計劃,改為增發6個月期金融債,1年期金融債招標計劃不變。
利率走高有很多原因
利率走高有很多原因,政策面方面,央行不斷釋放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信號,10月份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就曾讓銀行間市場利率創出錢荒以來新高。而需求方面,如平安證券石磊所言,“有了同業投資科目創新后,債券和信貸和信托受益權,在風險和資本調整后的收益率必須達到可比水平”,路透也稱,在銀行的盈利要求倒逼之下,同業業務不僅擠出了債券和票據,三季度還擠出了部分房貸業務。
利率之所以能夠迅速走高,也許與需求端的需求旺盛有關,而這主要來自于非貿易部門。中國房地產企業和地方融資平臺既有融資需求,又愿意承擔高利率,金融部門勢必會通過各種途徑為之融資,即使銀監會等監管部門出臺同業業務新規,限制金融機構理財、同業及表外等業務發展,金融機構也會繼續創新,變通其他渠道來承接相關業務。
路透的報道認為,除去利率市場化,流動性,銀行資產配置,央行貨幣政策態度轉變等因素外,銀行資產擴張及實體經濟杠桿瀕臨臨界點或許是繞不開的原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