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6.06%中國企業海外債投資寶典
由于海外市場和內地市場對公司債的評判方式不同,不少大型央企、國企和上市公司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等地發行的公司債不僅債息高,投資者還可以享有面值和市價之間的差價。以房地產公司的公司債為例,目前市價基本都低于面值,甚至有公司債年息接近10%。
這意味著,不少投資者可以用0.95元甚至更低的價格買到面值1元的債券,每年獲得接近10%的利息,唯一的風險,只是發行債券的公司不能償付。
不過,由于這項業務通常由大型銀行和投行代理,起點門檻較高,可說是屬于中高凈值人群的投資工具。
海外中國公司債平均收益6.06%
近一年來,股市深陷2000點輪回震蕩,債券品種的低風險、穩健收益使之成為理財穩健增值的必要途徑,而境外發行的中國公司債更是憑借其持續的高票息收入,吸引著國內投資者的目光。
對此,香港艾迪企業上市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許夏雄向記者表示,相對國內中企債,境外中企債國際評級與預期收益更高;相對國外非中企債券,境外中企債不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信譽更高、收益更穩定。
國內市場上,一方面是經濟弱復蘇、多重利空因素下股市“跌跌不休”;一方面固定收益產品、銀行理財仍然發揮著其穩定收益的獨特魅力。
與國內相比,當前境外債市,尤其境外中國公司債的收益率是相對較高的。業內人士介紹,當前包括復星國際、碧桂園等有不少中國優質企業選擇境外上市并發債融資,究其原因便在于境外發債成本低、發行手續簡單,發債企業更愿意支付高票息。且由于在海外中國的主權評級比較低,發出來的債券一般都屬于高收益債,其年化收益也要高于國內債券。
業內人士表示,另一個對境外中企債投資機會的最好佐證,便是美國經濟的復蘇和歐美債務危機實質影響的淡化。目前在境外發債的中國企業基本以美元作為標準貨幣形式,反觀美國經濟當前持續復蘇跡象明顯,大量美元流出美國,從而抬升全球企業債收益。而此前持續發酵的歐美債務危機也基本結束,且其危機主要集中在歐美各國主權債務,對境外發債的企業影響較小,近階段歐美主要股市的穩步上漲便是有效憑證。此外,2012年后,企業普遍降低增速、減少投資,其資產負債表相應提高,資產債券健康狀況得到改善。總體上,當前是進軍境外中企債的較好時機。
截至7月24日的數據顯示,中國公司境外債券市場總量已達到750億美元。其中,高收益債(評級未達到BBB-級或無評級)占中國公司境外債總量的一半,平均到期收益率達到6.06%,而平均期限為4年,每只債平均規模達到4.3億美元,且均為知名上市公司。
這些公司包括,房地產行業中的龍頭碧桂園、仁恒置地、龍湖地產、綠城中國、世茂房地產、雅居樂等;工業行業龍頭中國東方集團(600811,股吧)、中信泰富、中國山水水泥、中聯重工等;而公用事業行業龍頭華潤集團和龍源也發行了海外公司債。
截至7月24日香港可轉債場外交易的收益率數據顯示。其中到期收益最高的為兗州煤業(600188,股吧),將會達到6.42%,金鷹商貿收益率也達到了6.22%,另外20只產品收益率均高于5%。
中石油債券最高
票面利率7.875%
中國企業在香港股市發行債券,以不同幣種結算方式分類,有港幣結算、美元結算、人民幣發行/美元結算三種。
“現在的爭議點是發美元債還是人民幣的債,在我看來,人民幣的債券只適合從國內的一些企業來發貸,民企、私人企業是沒有這個途徑的,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國內現在融資的成本非常高,信托融資這個渠道基本上關閉了,在國內發債,本身就非常困難,而且成本也高。”許夏雄表示。
從其口中,我們得知,人民幣計價債券在香港發行其實有一定優勢,這是因為香港作為人民幣交易的離岸中心,積累了大量的人民幣儲蓄,但是,由于缺乏足夠的投資途徑,導致人民幣的存款利率偏低,許多散戶急于尋找出路。并且,對于投資者來說,放在銀行內獲得存款利息并不是一個理想選擇。人民幣債券在香港發行可以得到投資者大量購買,發債成本低,限制不多,且發債速度比較快。
除了人民幣點心債以外,美元發債從國內的發債情況來看也比較流行,但是偏向于一些比較大型的企業,比如說有實業的,包括房地產企業。因為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幣有一定的限制,所以發行時將人民幣兌換成為美元的情況并不少見,不過,以美元發債的途徑非常有限。“美元債券的利率還是比較高的,有時候債券發行之后,還可以結合第三方再上市,那么它的交易價格比它的票面值會更低,主要是因為美國投資者對公司的退市一般存有預期,它的資金流動在市場上是比較少的,所以整體來講,企業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他發行的成本則必須下降,體現在債券上,利率會上升。”許夏雄向記者解釋道。
那么,為什么債券的交易價會比債券的票面值低呢?業內人士分析,交易價低是一個基本情況,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香港沒有一個非常好的二手市場,融資成本上升后,交易價就會走低,如果債券的需求和認購有所下降,也會造成交易價格走低。“而且必須提出的一點就是,好多的認購者是靠私人銀行認購的,必須有一個獲利的空間,在整個大環境之下,他的成本相對來講是比較高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