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基金有望先試水國債期貨 銀行初期缺席
券商、基金有望先試先行,銀行初期或缺席。國債期貨上市步入倒計時,金融機構的參與路徑逐漸明朗。
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從某機構知情人士處獲悉,有關部門目前正積極制定金融機構參與國債期貨的配套規則,券商、基金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的指引或將在近期對外公布。這就預示著,與股指期貨相同,券商、基金也將成為國債期貨的首批機構參與者。
先行機構積極籌備
對于國內金融機構而言,國債期貨上市更有利于完善其創新機制,為廣大機構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和資產配置平臺。作為潛在的首批機構參與者,券商等機構厲兵秣馬正當時。
“券商和基金參與國債期貨相關規則可能很快就會出臺,原先已有股指期貨賬戶的機構投資者無需另開國債期貨賬戶,可直接按規則參與交易。”上述知情人士稱。
相比其他機構,券商、基金對國債期貨的交易需求更大,意愿更為迫切。“與股票完全不同,債券投資很難進行波段操作,加上機構投資者預期的趨同性,市場急需一種可以進行反向對沖的工具。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國債期貨恰可以實現這一目的。”南京證券[微博]固定收益部總經理王寧認為。他表示,國債期貨隸屬于利率期貨品種,大部分時間波動較小,受到通脹、貨幣政策等宏觀環境的影響較大。
在東證期貨研究所所長林慧看來,股指期貨成功運行三年后,國內機構對金融期貨的認知度有了很大提高。“因此面對即將上市的國債期貨,機構的關注度和熱情很高,我們接觸的很多券商和基金都表達出了較強的參與意愿。”
實際上,去年初國債期貨仿真交易開閘以來,多數機構在專業人員配備、系統對接方面就開始了工作。華南某券商自營人士透露,其所在部門指派專人通過仿真國債期貨進行了演練,演練效果良好。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共有400余家機構投資者以客戶形式參與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其中包括了證券公司、商業銀行、投資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以及非金融類公司。從成交量來看,證券公司和銀行是國債期貨仿真交易機構投資者的絕對主力,總成交量占了全部機構投資者的九成以上。
上海某券商固定收益部市場總監認為,對于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及提供有效的定價基準而言,國債期貨有著重大意義。去年2月中金所正式啟動仿真交易以來,公司積極參與。但因仿真交易不實行實物交割,所以價格不夠穩定,也加大了預測難度。國債期貨即將正式推出,該人士認為對券商利好偏多,目前已在人員、軟硬件配套等方面做了相關準備工作。
銀行初期缺席
無礙市場平穩
“商業銀行的參與進度會比較慢”,業內對此基本達成了共識。市場人士預計,由于銀行參與國債期貨涉及跨部門監管協調,即便獲批,初期可能也較為審慎,以觀望和研究為主,參與量不大且主要是套期保值交易。
某國有大行上海資金運營中心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雖然相關監管部門已經批準,但國債期貨實盤交易的細則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銀監會最后的態度也不明確。因此,目前主要在做兩件事,一是加強研究,二是密切關注政策進展。對于今后的操作策略,該人士表示目前還談不上具體的策略,先要知曉投資的基本要素以及各項技術、系統、風控的準備等。
“建議銀監會等部委盡快出臺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市場的相關政策。國債期貨的平穩起步、安全運行需要各個有關方面通力協作和密切配合。”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日前曾呼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