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寒”之后資金面回歸常態
在股票市場,上證綜指全月跌幅高達13.97%,創下2009年8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各類債券發行量被腰斬,交割量亦創下近年來新低,一二級市場均跌入了谷底;在票據市場和信貸市場,票據貼現和貸款發放均受到了拖累。
上述事實,印證了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錢荒爆發伊始的預測:第一波沖擊是銀行間資金的極度緊張;第二波是影子銀行體系面臨的沖擊,表現為票據和理財產品利率的飆升;第三波是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信用收縮使得疲弱的經濟加速下降。
就這樣,原本炎熱的6月,最終成為投資者心中的極寒之月。所幸,在6月下旬央行及時出手維穩之后,錢荒漸行漸遠,市場逐步向常態回歸。
債市遭遇極寒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下稱“中債登”)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6月,銀行間市場共進行了69次債券發行(扣除少量中票托管轉移),累計發行量為3147.90億元,遠低于5月份的6339.44億元,無論同比或環比,均縮水了一半。
這一切在預期之中。整個6月份,在農發債和國債相繼流標之后,數十家發行人宣布延遲或變更既定的債券發行計劃。其中,發行量縮減最嚴重的是中期票據。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6月份銀行間市場共發行29只中票,發行總額為363億元,僅為5月份的1/3。
受監管政策調整和專項核查影響,今年以來,企業債發行逐漸陷入谷底,過去兩個月,企業債單月發行規模分別為197.50億元、251.00億元。相形之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中票一直維持井噴態勢,前5月發行量高達4120.10億元。然而,受錢荒拖累,中票卻在6月份摔了個大跟頭。
二級市場同樣備受打壓。據中債登統計,今年6月,銀行間市場債券交割量為9976.47億元,環比減少近六成。今年1~4月,銀行間債市每月交割量平均逾6萬億元;5月份,受監管部門叫停債券關聯交易的影響,這一數據降至2.36萬億元。
與此同時,債券市場短端收益率飆漲兇猛。據中債登公布的收益率數據,整個6月份,銀行間1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86%飆升至3.48%,漲幅高達62個基點;1年期政策性金融債從3.31%飆升至4.08%,漲幅高達77個基點;1年期央票收益率從3.03%飆升至3.60%,漲幅高達57個基點。
另一方面,在錢荒的沖擊下,基金類機構被迫大規模減持債券。中債登數據顯示,基金類機構托管總量為26497.99億元,較5月末減少617.18億元,成為四類主流機構中唯一凈減持債券的機構。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向本報記者稱,在資金極度緊張之際,為保障自身流動性需求,保險等機構會對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進行大筆贖回,使得固定收益類基金對所持債券進行被動減持。
市場回歸常態
盡管如此,在央行6月24日、6月25日接連表態穩定流動性之后,隨著市場預期的好轉,錢荒很快進入下半場,資金利率不斷下調,錢荒漸行漸遠。本周以來,央行繼續停止公開市場操作,維穩意圖明顯。
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繼續全線回調,多項利率已經逼近錢荒之前的水平。其中,隔夜利率下降38.60個基點至3.40%,7天利率下降50.80個基點至4.24%,14天利率下降41.60個基點至4.66%,1個月利率下降60.00個基點至5.20%。
“央行表態之后,6月底最后那幾天,就沒什么壓力了,因為之前大家就儲備了月末所需的資金。”一位券商交易員告訴記者,“目前市場預期基本回歸正常,資金面趨于平穩,短期內應該不會太緊了。”
錢荒的過去,令債券市場迅速回暖。本周二,國開行啟動了新一輪“福娃債”發行,得益于資金面持續轉松,市場認購十分積極,其中1年期及3年期品種的認購倍數均達到4倍左右水平,創下今年2月份以來金融債招標倍數新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