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流動性波動不影響銀行業平穩運行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6月29日上午在2013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受多項因素影響,最近貨幣市場出現一些流動性緊張問題。但總體看,中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并不短缺,并且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問題已經開始緩解,不會影響我國銀行業平穩運行的總體格局。
尚福林透露,截至6月28日,全部金融機構的備付金余額是1.5萬億元左右,高出正常支付清算需求量一倍多;存款準備金率保持在20%左右,支付頭寸充裕。
不過,尚福林坦言,一些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和業務結構確實存在一些缺陷,應該引起銀行業的高度重視,需要銀行業加大風險管理、結構調整和業務轉型的力度。
尚福林說,下一步將統籌銀行業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按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防范金融風險的本質要求,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要優化分類監管機制。積極健全牌照分類管理制度,對不同類型銀行機構在經營地域和業務范圍上實行差異化管理,并建立相應的考核和評估體系,促進各類銀行機構以差異化經營、差異化競爭為客戶提供“門當戶對”的金融服務,降低同質化競爭帶來的風險共振。
要調動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資本比例。允許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民營金融機構,通過相關制度安排,防范道德風險,防止風險外溢。
要繼續推動信托公司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更好地發揮信托在新型產權制度、社會民生領域、財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優勢,促進社會資金與優質項目高效對接。鼓勵金融租賃公司適度擴大租賃物范圍,積極發展成套設備和重資產項目融資租賃業務,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準入標準,強化內部管理,支持企業集團提高發展質效,促進產業整合升級。
尚福林強調,要為實體經濟提供針對性強、持續性好、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務。一是利用信貸杠桿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消費、高端服務業、綠色環保產業等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分別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推動調整過剩產能。二是發展消費金融助推消費升級。逐步擴大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城市范圍,著力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三是創新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效能。支持銀行與網絡、電信運營商開展高水平、深層次合作,創新服務模式、服務渠道和業務產品,借助互聯網技術進一步增強支付結算、資金融通、咨詢顧問等綜合化服務功能。
尚福林表示,要規范發展理財融資將理財業務規范為債權類直接融資業務,不斷探索理財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產品、新模式;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態化發展,盤活信貸存量;推進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探索發行“三農”金融債,創新資產負債管理方式。
尚福林認為,金融越發展,監管越重要。監管部門將圍繞簡化金融結構、防范關聯交易、控制杠桿倍數和增強透明度等方面,健全制度安排,強化監管措施。一是完善銀行業監管框架。繼續完善微觀審慎與宏觀審慎有機結合的監管政策框架,提升單體機構和系統性風險的識別、應對能力。加快監管機制流程創新,改進監管工具方法,提高數據質量,加強行為糾偏和違規處罰,提高監管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權威性。二是加強監管政策協調。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統一把握監管標準和尺度,努力解決跨領域、跨行業監管交叉、空白和重復問題,防止監管套利,減少監管成本,降低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和傳染性。三是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把金融消費者保護作為重要監管目標放在突出地位,通過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擴大市場約束和公眾監管效應。推動金融機構完善服務定價管理機制,嚴格規范金融服務收費行為,加大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設,積極主動保護存款人和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周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