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銀行間市場資金最緊張時刻已過去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嚴重萎縮。作為資金價格風向標的隔夜回購利率在最高時達到驚人的30%。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這一輪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接下來的一兩周內央行會通過對大銀行的窗口指導緩解資金短缺的壓力,不排除央行會通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以及逆回購的工具維持資金價格水平的相對穩定。七月份以后,隨著季末效應的消失,流動性需求會出現明顯緩解,銀行間利率有望進一步回落到合理水平。
對于造成流動性嚴重萎縮的原因,朱海斌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季末效應造成流動性需求猛增。具體的因素包括稅款繳付、存貸比和準備金等各項監管指標的季末考核。此外,大量理財產品在六月底集中到期,在七月份新發理財產品之前需要進行短期融資。整體而言,流動性需求的季末現象應該是在銀行和市場預期之內的。
第二,最近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供給大幅下降。一個原因是自五月初開始,外管局加強了對假借貿易項下進行資本流入的現象的控制。五月份銀行外匯占款從四月份接近3000億元猛跌到67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資本流入相對應的流動性大大降低。另一個原因是最近國內債市的監管風暴。五月中旬,監管層規定同一金融機構法人的所有債券賬戶之間不得進行債券交易。這雖然規范了債市丙類賬戶管理,但同時相當于切斷了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池操作的一個重要路徑。
除此之外,第三個原因是央行拒絕向金融體系注入額外資金。6月20日,央行照原計劃發行了20億元的央票。雖然這是非常小的數目,但徹底打碎了市場憧憬央行進一步放水的幻想,并直接導致了周四晚的回購利率恐慌性的上漲。之所以如此,央行是希望傳遞兩個重要信息:一是希望趁此機會打消市場對于貨幣或信貸寬松的預期。二是希望借此機會給金融機構敲一個警鐘,不要在業務擴張的同時忽略風險管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