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柏榮:資產證券化是資產管理的高級手段
6月7日,由和訊債券頻道和財經中國會主辦、中誠信資訊協辦、以“債市陽光化、有序化、健康化”為主題的中國固定收益俱樂部端午沙龍在北京舉行。中國資產證券化論壇的理事兼秘書長、北京律協信托法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柏榮律師應邀在沙龍上對中國資產證券化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趨勢做了主題發言。
中國資產證券化論壇的理事兼秘書長、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劉柏榮
劉柏榮對資產證券化定義是“一種重新包轉現金流的投資銀行技術”。這種技術與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的區別在于其為結構性融資的手段之一,是打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一種通道,是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兩個輪子中間的軸。
在劉柏榮看來,資產證券化的法律目標一是風險隔離,二是有限追索。而在資產管理業務實踐中,對比信托與代理兩種法律關系,信托法律關系更加穩定,更適合作為資管業務的操作工具,這將是一個業界發展方向。
目前,銀行、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都在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劉柏榮認為,資產證券化是資產管理的高級模式,各行業的操作模式各不相同。“誰的市場份額最大,誰最終搞得最成功,誰的風險化解能力最強,可能在于誰先定位將資產證券化技術作為資產管理的高級手段。”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對資產證券化產品實行注冊制,獲得劉柏榮高度贊揚。“注冊制采取了孔雀開屏信息披露系統,非常透明,產品到哪一步了,每個當事人都知道,沒有尋租的空間。”
劉柏榮還表示,券商搞企業資產證券化實行審批制,可能沒法與交易商協會注冊制效率相競爭,市場有些客戶已經做好兩手準備,一旦證監會批不了,可能會到交易商協會注冊發行資產支持票據。
以下為發言實錄:
劉柏榮:謝謝各位朋友,能有機會與大家一起學習證券化的相關問題。我今天試圖用最簡單、最直接的語言,把復雜的資產證券化知識做一簡單分享,使大家一目了然。
我對證券化的理解是:資產證券化是一種重新包裝現金流的投資銀行技術。證券化有兩只眼睛,也可以稱其為有兩條主線,一是現金流,即現金流的切割技術;二是信息流,信息流是基礎資產信息在各個主體之間怎樣流動,這涉及到基礎資產管理、現金流管理等問題。
資產證券化與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有什么區別?與結構性融資有什么關系?一般來講,資產證券化屬于結構性融資領域,資產證券化是結構性融資的一種方式之一,直接融資是發股票、發債券,間接融資是發貸款,資產證券化是打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一種通道,是直接融資、間接融資這兩個輪子中間的“軸”。
國務院領導怎么看資產證券化?國務院領導認為資產證券化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一種金融技術,銀發2012127]號文(《關于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是由銀監會、央行、財政部三部委發的,由于國務院領導已經明白資產證券化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一種技術手段,因此國務院領導給了500億的額度來繼續試點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主要原因。支持實體經濟、提振實體經濟是個大口號,國務院領導不一定明白資產證券化的具體內容,只要明白資產證券化技術能服務實體經濟就行了。今年春天,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上也提了資產證券化。全民對資產證券化的重視來自國務院領導對資產證券化態度的改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