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債市面臨大面積錢荒 多家機構出現違約
6月5日開始,中國銀行間債市大面積“錢荒”導致的流動性危機就在發酵。從新發農發債罕見流標開始,各種利空消息就一次次擊打著已經焦頭爛額的銀行間交易員們,直至6日午后,興業銀行和光大銀行這兩家倚重同業資金的中型銀行高達千億交割違約傳聞襲來,銀行間市場罕見的“黑天鵝”事件出現了。
6月7日,盡管光大、興業雙雙出來辟謠,但當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包括隔夜、7天期、14天期、1月和3月拆放利率全線飆升已經說明了問題,隔夜和7天shibor更是大漲231.20和152.00BP至8.2940%和6.6570%。
多位大行債市交易員向本報記者透露,6月7日上午,包括工、農、中、建在內的多家大型銀行負責資金交易的處長接到央行的通知,核心內容是央行終于在流動性緊張時刻決定推出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SLO),市場也風傳當日下午央行決定啟動SLO操作向市場注入1500億規模的資金。
然而,千呼萬喚許久的SLO首次出師便折戟沉沙。知情人士透露,各大行處長們當日去了央行,甚至“每家銀行報多少,利率多少都談好了”,然而,下午四點鐘,靜候在交易室等待央行SLO首次亮相的交易員們,接到的卻是央行取消SLO的通知,空歡喜一場。
此時,如夢初醒的商業銀行開始跑到市場上,瘋搶資金。
“最近兩天資金面的緊張程度超過市場預期,但并未毫無征兆。”6月7日,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門發給投資者的郵件如是點評,由于金融套利活動頻繁,今年上半年貨幣(M2)增速持續升高,為了防止引發信用層面危機以及控制通脹壓力,從5月份開始,政策已經陸續調控這些金融套利行為,包括對熱錢通過貿易項下流入境內以及加強票據套利監管等等,都反映了這一政策意圖。
央行也在今年5月份重啟3個月央票來對沖熱錢的流入。
正如一位銀行業資深分析師所言,6月7日,銀行間市場正在經歷非常時刻,當日,大額資金交易系統出現歷史最長延時,全市場大面積出現違約。
謊言傳染市場:千億“違約”虛驚
6月5日,銀行間債市小規模的違約就已經出現了。一位貨幣市場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當日交割時,上海某券商對某政策性銀行出現3000萬違約。不過,在他看來,由于銀行間債市實行“T+0”模式,因此,一些機構偶爾出現流動性緊張借錢荒,拖延支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件。
6月6日,2013年第10期農發債罕見出現流標,該金融債期限為6個月,計劃募集200億元,但實際發行僅為115億元;發行利率為3.4493%,大幅高出二級市場水平。
此時,銀行間市場的交易員們已是一片風聲鶴唳,市場一度傳出央行準備針對商業銀行同業資產征求存款準備金的消息,事后被證明是虛驚一場,但已足夠推動當日Shibor大幅攀升。
6月6日,隔夜拆放利率大漲135.9個基點至5.98%;1周拆放利率升39.80基點至5.13%,而30天拆借利率業已飆升至罕見的5%以上。
然而,銀行間市場更重磅的沖擊,則是一則“光大銀行違約,令交易方興業銀行千億到期資金無法收回”的傳聞,然而,任何一個債市交易員如果冷靜分析,都會發現傳言并不可信。
正如上述貨幣市場基金經理所言,一是上千億的同業拆借,相當于一家中等股份制銀行存款的10%,如此大的資金放在一個籃子里,銀行風控都過不去,而即便工行這樣的大頭,一天同業資金交易量也不過200億-500億的量;第二,銀行間債市“T+0”模式,偶爾出現流動性緊張借錢荒,拖延支付,有幾個億或者幾十億資金暫無法到位的,好商量,也很正常。
至于興業光大兩家銀行因此結下梁子更是離譜,在銀行間市場上,就算牛如四大行者也不會輕易跟一家機構結下梁子。
相關新聞
更多>>